今年元旦,朋友圈的年终总结比以往每年的都要多。大家似乎都希望快点告别这个糟糕的2020年。这里面固然有疫情的因素,也和这几年经济大环境的恶化有关。害怕失业,担心房贷养老,焦虑小孩教育等等,每个人都困在系统里,渴望新的一年能够摆脱困境。
但新年到了,不代表那些问题会自动消失,存在的依然存在。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只能去调整自己。而这个调整,最重要的一步是做好心理调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懂一点心理学。
对于我们来说,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知道心理学到底有多少流派,也无需深入去了解每个流派的理论发展过程。
我们需要的是怎么用心理学来应对生活难题。孩子不肯上学,软硬不吃,该怎么做?同事总是请我帮一下忙,该如何开口拒绝?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总想去做整容手术,怎么打消这种想法?离不开手机,经常感到郁闷,注意力不集中……
生活就是由这些琐事组成的,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些事情虽然小,但也很可怕。如果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像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我们的心里,终有一天会出现雪崩,无法收场。
《家庭心理百科》出现得恰如其时,虽然本书是由韩国人撰写,但是同属东亚文化圈,书中所说的每一个生活片段,几乎是中国人的日常。个体的悲欢能在群体之间互通,是因为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过来自生活的暴击。
就像韩国影片《82年生的金智英》,明明讲述了韩国人的故事,却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因为中国女性可以从金智英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本书覆盖了人一生不同阶段遇到的难题,从亲子关系问题、小学阶段问题、中学阶段的问题、青年阶段的问题,到中年阶段的问题、老年阶段的问题。
有讲到职场、社交上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围绕着家庭里的问题展开,毕竟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也是一个人人生的终点。
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在其中吸收到正能量,那么我们更有信心战胜外面的风雨。如果我们在其中吸收的只有负能量,那么我们会羸弱不堪,无论在外部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功,都没法治愈来自家庭的伤害。
中国妈妈们应该会从此书中受益匪浅,得到“解脱感”。
因为我们的社会总是强调,妈妈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她必须要做一位好母亲。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成绩不好,会让妈妈感到羞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强化对孩子的控制,结果适得其反。
身边一位全职妈妈最近就很焦虑,她的孩子在这次的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在班上倒数第八名。家里长辈指责她没有带好孩子,丈夫也怪她,认为自己在外赚钱,妻子在家仅仅是带孩子,却连这件事都没做好。
在围攻之下,这位妈妈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监督孩子写作业到半夜,可惜这样的努力徒劳无功。她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出现了轻微的抑郁。
书中告诉妈妈们,在养育孩子上,她们不必追求完美,比起因为太过渴望做好而表现出不安,做得不够好但仍坚持学习的妈妈反而能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同时也指出照顾孩子的事情不应全由妈妈承担。爸爸们也应当参与到育儿工作中来,妈妈们可以寻求社会帮助。
还有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肯好好吃饭,说话太迟了,爱打其他小朋友,胆子太小,青春期和父母疏远等等,书中都认真剖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给出了建议。
对于成年人,这本书好比是“维生素片”。
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年人,因为社会对他们有所求,虽然都知道他们飞得很累,但还是希望他们飞得越来越高。
所以每个人被迫加入各种“军备竞赛”中,买房要买学区房,工作要进三大厂,工资至少过三万,人脉要遍布海内外,成年人外表看着风光无限,实际上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心理危机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总是容易烦躁,难以调节情绪;身体不舒服却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时常感到疲惫;忘性大,做事慌慌张张……脑海里的弦绷得太紧,迟早会断掉。
这本书能让我们找到自愈的方法,学会放松,增强精神的免疫力。比如在压力过大时,作者建议多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如果自己实在无法排解,那么就需要到医院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选择性5-羚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服用一两周便可有效缓解愤怒和抑郁情绪。
世间很多烦心事,取决于我们怎么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拖延,只有正视它,才能真正解决它。
在家里,我们会准备一个药箱,装着感冒药、创可贴、降压药,以备不时之需。我们也应当在准备一本《家庭心理百科》,因为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及时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