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到今天,手机支付已经变得非常便捷,“为知识付费”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乎,学习,好像不再是没有乐趣可言的苦差事,也不再是只有拥有学生身份的人才拥有的专属,而是变成了一种很时髦、可做谈资、非常适合社交的国民化行为。
可以预见,继“全民健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又一个全民运动将会是“学习”。然而,付过了费,将各种知识、课程存进了手机,并不代表将知识揣进了口袋,我们自此一劳永逸了。
要真正获得知识,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还需要去实践、掌握技能。这离不开大量的刻意练习。可是,很多人都在遭受三分钟热度的困扰,最后沦为被知识付费收割的“韭菜”。
如果我们有一些好的、高效的行为习惯,学习-练习的过程会容易很多。恰逢这时,我接触到2位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课。
《战胜懒癌,最易上手的习惯养成法》
主讲人:scalers,游走在口译界的IT从业者,Scalers Talk成长会社群创始人
《拿回掌控权的方法:搞懂聪明的时间线》
主讲人:尹志豪,首席高效官,冠军企管咨询、君冠教育科技创始人
结合我的理解,综合整理了如下笔记:
好习惯能带来——
1、自信心:更相信自己
2、稳定性:更容易被他人相信
3、可能性:准确评估自己做事的行动力水平
4、现实收益:信任创造出更多价值
关于习惯的误区——
习惯,无所谓“养成”,更多的是要“维护”。习惯=一种生活状态。尝试去持续做一件事,就是身在习惯之中。如果这种状态从哪一天起,停止了较长的时间段,那个习惯就变成了“曾经拥有过”。
一个习惯,即使养成、维护好了,生活也不可能从此“无人驾驶”。自我提升这件事,我们无法甩锅给他人,也无法授权给“习惯”。
遇到困难,想放弃、有情绪的时候,如何化解?
1、冷静,不要激化
2、多想想已经取得的成绩、坚持下去会得到的美好未来、他人对自己的期待
3、用成熟的大脑去寻找解决方法,比如及时奖励、暂停、做减法
习惯养成的3个原则
1、基本原则:开始多做一件事情
现在就开始,每天多做一件以前想做但是没有做,或者是以前不情愿做、不擅长做的事情,然后持续做下去。
Work smart but not hard. 这一件事,要设置得比较简单、容易上手、适当超出舒适区,别太花哨、用力太猛、决心太大。
保证每一个“今天”和“明天”能够做得到就好了,别耗费宝贵的精力去焦虑“后天会怎么样”。
2、进阶原则:学会给生活做减法
先列清单,对待办事项进行重要-紧急的优先级排序。然后根据优先级做减法,每天设置最多3件优先级高的事。至于不重要的事,不理会、少去做,或者授权他人、借助工具 。
合理分配时间,保证留出足够的(10-50%)、精力高效的时间段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时间截点一到,就停止,转而去做重要又紧急的事。
3、高级原则:单点切入,重构生活
一次专注做好一件事,直到形成了稳定状态,再去突破下一个舒适区。每天确保投入至少1小时的时间去维护好习惯,直到稳定了再增加新的任务。通过一个个的、好的小习惯带动正循环,重构生活。
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喜欢这篇文章的你,点赞是标配
转发分享,让大家懂你好眼光是****重点****
欢迎关注公众号 如云知的VR地图(id: ruyunzhi)
你来倾诉,我来润笔
以上都不的你,欢迎任何形式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