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中陈寿尝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
纵观正史载录,吕布叛丁原、诛董卓,奔袁术、投袁绍,袭兖州、据徐州,似如评价所云行为「轻狡反复」,处世「唯利是视」。
不过如果对比前后因果,究其本质却并非如此……
据《三国志·吕布传》所载,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
九原在黄河改道之前,被称作河南地,位于阴山、河套以南。而河套地区北通塞外,南邻关中,西近甘凉,东联燕幽,属长安的北方屏障,燕京的侧翼藩篱,自先秦以来即是一处军事要地。
换言之,九原之地实为秦直道北方的终点,汉武帝击凶奴的前沿。
故而九原亦长期为匈奴所据,虽曾反复被中原收复,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多民族杂居的文化环境。吕布出生、成长于如此背景之下,不免会受到一些异族思想的影响。
吕布选择诛丁原的前因后果,前文已然有过阐述……
丁原是被大将军何进提升为执金吾。但在何进死后,已然成为无根之萍。因为当时以袁氏为首的世家门阀,更加相信袁隗故吏董卓,董卓同样担任过并州刺史,且时间比之丁原更加长久。
而据《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言,丁原接任并州刺史不会超过一年。
故而对于并州军兵而言,归顺董卓算不上是一种背叛。同时丁原即是何进派系,则归属于保皇一派,天然与世家门阀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所以丁原可谓真正的孤立无援。
而吕布等诸将,唯有选择投降,抑或为丁原效死。
但实际上,丁原任并州刺史后,以明升暗降之法,将吕布绑到自己身边,以便遥控军队,本质上即是架空吕布。可以说并州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故《后汉书·董卓传》言「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
即吕布在诛杀丁原,顺利接收并州军权,期间并未出现大的动荡、分裂等情况。
换言之,并州军内部丁原的死忠少之又少。
又《吕布传》载曰「诱布令杀原」。即吕布杀丁原,是受到董卓的逼迫与怂恿,并非吕布主动为之。而董卓此举旨在考验吕布的效忠之心,并斩断其后路。
故吕布除赴死外,别无选择。因为董卓在当时即是袁氏等诸多门阀地代言人。
后选择诛杀董卓的过程亦是大同小异……
《三国志·吕布传》载,‘董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吕布虽官拜中郎将,却更近似于董卓的保镖,被其绑在身侧。
至少正史并未载录,吕布归附董卓期间,参与过任何战役。
又《吕布传》中云,“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
先不论董卓的喜怒无常、亲疏有别。
关键是吕布在董卓的举动中感受到了杀意,而吕布内心即未有坚定的信念,亦未有赴死的觉悟。此时再次受到王允的怂恿,而王允在当时同样代表着门阀地意志,又如何称得上「轻狡反复,唯利是视」。
后来,吕布袭击兖州亦是受到陈宫、张邈的怂恿,否则以其数百骑兵,四处流浪的条件,何以攻略兖州。
后「东奔刘备」,参《英雄记》曰:「布见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可见吕布此人一无官场城府之心,二无官场处世之风。
高顺就曾言「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又《英雄记》中云,‘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袁术则是三赞其功,以粮草二十万斛及其他辎重,请吕布袭刘备后路。吕布大喜,遂谋袭下邳。同样是受到袁术的称赞与怂恿。
吕布之举看似恩将仇报,然则刘备接纳吕布的初衷是什么……
刘备初掌徐州,可谓内忧外患。内有曹氏等世家隐忍不发,外有臧霸等势力盘踞观望。而且刘备入主徐州并非陶谦相让。陶谦本是欲将徐州托付于袁术,以护佑陶氏子嗣,但是徐州世家却横加干涉,推刘备上位。
如此外围曹操、袁术等诸侯皆对徐州虎视眈眈,故刘备需要吕布为其抵御曹操。
参《英雄记》载曰,下邳城内乱在先,丹阳兵开城于后。
吕布入主徐州就本质而言,与刘备并无太大差异。而在刘备面临绝境之时,吕布并未对其赶尽杀绝,并归还其「妻子部曲吏士家口」。但最后时刻,刘备却并未放过吕布。
故刘备方是枭雄,而吕布不是。
从吕布的行动轨迹观之,吕布绕着兖州反复投奔。
却并未选择回返老家并州,以及地处边境的幽州,许是厌倦了边境生活;亦未选择江南与川蜀,因骑兵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但同样未选择徐州陶谦、以及兖州曹操,从吕布「书与袁术」的举动推断……
与其说吕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不如说吕布崇尚袁氏这类顶级门阀,故对待曹操、刘备等诸侯反而态度平平。
而吕布尝两次归从河内张杨,却从未有谋害之意。
因张杨与吕布曾同为并州同僚。又《三国志·吕布传》中有云,“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可见吕布此人只论亲疏,处世感性,并无枭雄之心胸谋略。
后世因小说「三英战吕布」而奠定吕布武力。
但其实「三英战吕布」是在为刘备造势,为尊刘铺垫。吕布「骁武」是史实,但是否达到了「三英战吕布」的程度,却是不得而知。
《三国志·吕布传》唯有「以骁武给并州」、「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之载。
如此简短的记录并不能说明吕布的武力值。
且在武将中很多皆有「膂力过人」的评价,譬如董卓。但从「辕门射戟」之载,却可真实的反映出吕布之箭术高超,故方被誉为「飞将」。
时黑山军张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吕布传》载曰:「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以吕布「将数百骑出武关」的兵力对比,可见吕布并州骑兵之精炼。
但这些皆不能反映出吕布的个人武力值。
之所以相传吕布武力第一,实则出自《曹瞒传》「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之语。但是其中「人中有吕布」指的究竟是吕布的英姿,还是勇力则是不得而知。
不过如果「马中有赤兔」指的是其「驰城飞堑」,冲锋陷阵的速度。
那么,「人中有吕布」指的或许即是吕布非凡的箭术,而非个人武力。如此亦与吕布「飞将」之称号对应。
吕布确实「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但其本质却并非轻狡反复,唯利是视。
反而是一个相对单纯之人。感性、重情,有着强烈地自我保护意识。除军事作战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主见,耳根子很软,有人怂恿就会上当。否则吕布占据徐州后,亦不会被陈珪父子戏耍。
或者说吕布就是一个凡人,生于乱世,既非英雄、亦非枭雄。
只是依靠自身武力,在那个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挣扎求存。虽是逆袭之路,但亦如同董卓一般,永远无法获得世家门阀的支持,这方是吕布最终走向末路的本质。
但吕布依旧成功逆袭董卓、曹操、刘备三大枭雄,在青史之中留下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