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3次阅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首先,分享一些喜欢的内容:
1、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2、读书分三种类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获取新知;三是改变人生。
3、读书过程分三个阶段: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
4、读书带来的变化,都是经过一阅读,二思考,三实践 的过程实现的。
第1次阅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那时候,加入了《即兴演讲》王炜老师的“读书侠”训练营。其实是个很私人(小)的训练营,老师说对规模也没有期望。我们每天的任务,按要求把读书感想发鲸打卡,就能解锁下一关。通关之后,获得星级称号。刚加入的时候,阅读的指定书籍,比如第一本就是《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之后,是从书库中自行选书。
不广告,不邀请,很佛系,是不是?现在想想,王老师做的,就是在践行书中提到的“读书的意义”,自己受益后,帮助更多的人通过读书成长。
但是,那个阶段,我应该还处于读书的第一种类型“享受趣味”,因为喜欢王老师的课,信任,加上兴趣,来读书。坚持了一段时间,第一次开通了“简书”,开始了我的创作。写的书评发朋友圈以后也是收获很多赞和肯定。
第2次阅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看完之后,觉得内容很好。也想要响应号召影响更多的人读书,和一个朋友学习了一点视觉笔记的知识。就建立了一个“知识分享”群,每天早上十点,用十分钟解说一段书中内容,加上一张笔记图。
显然,我很内向和胆小,建群只是把家人拢到一起而已,给自己留足了后路。一个月后,因为基本没有反馈,就我一人讲(原因可能两点:1、其他人不知道说什么,我的“认知陷阱”;2、家人受教育水平不等,怕说得不好,被笑话),所以两本书之后,我停止了。
第3次阅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第3次,因为有不出局的战友邀请参加“镜姐高效阅读”,要求读的第一本书也是《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强调了是“改变人生”的阅读。
这一年多,虽然在读书,但是断断续续。所以,有收获,但顶多算是“获取新知”。我很好奇“改变人生”的阅读方法。
在疫情之前基本上有很好的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输出,参加写作班,但是经历过疫情之后,心态上有一些变化,有一点娱乐至上,得过且过的感觉,对现实有些失去信心了。
再次听见这本书,让我又开始关注它。今天一口气把它读完。觉得有实践经验之后的再读,有不一样的体验。虽然仍然报了很多学习的课程,并且加入了不出局,写了今日头条,百家号,简书。但是自我感觉,输出的内容质量上有下降。
我一直坚持:写作不是为了贩卖焦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意义,有温度,最好是能帮助别人提升认知,增长经验的分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身为妈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现在又迷失在太多的课程和群消息中,被电子设备占用太多时间,很久没有系统的读书。
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倦怠期”。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三个解决倦怠期的方法:
第1个去见指导老师;
第2个见书友;
第3个去图书馆。
一、指导老师。
这本书里面的导师有郑会一,李智厚。我个人觉得,采访的那些成功人士(100天采访10名CEO)也可以算是导师的一种。
有反馈的练习才是高效练习。
我的读书过程中,缺乏反馈。虽然坚持写简书,之前还有在朋友圈里面发表文章,确实收到不少鼓励和赞扬,但是对于读书方法和写作技巧的帮助很有限。
如果有一个好导师,作为领路人,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可以让学员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接下来,先开始,100天33本书,从已有的群里面找到志同道合牛人,请教经验。不想再加入更多群了,心累!
二、见书友。
很羡慕洪镇洙,有明勋和刘河英陪伴。
我觉得他们都能算是书友,至少有共同话题。而且他们有差不多的读书经历,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比如:记笔记的方法,内容摘要的整理,录音的时候是用关键词比较好,还是说用一句话来提醒自己比较好。
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从目前的小区妈妈里面,找到愿意一起读书的人;或者,坚持线上,找到一个书友,互相交流经验。
三、去图书馆。
附近没有大型图书馆,有两家书吧。氛围不错,但是如果带孩子,老二还小,进去之后不愿意安静坐下看书,更喜欢来回走动捉迷藏。所以,带孩子去书吧不方便。
如果都去上学了,还不错。有一次,在书吧,两小时看完一本小说,感觉很久都没有那样专注了,又燃烧起了读书的热情。
第一次看《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想,这一算,想改变,超不多三年啊!
根据书中描述:刚开始,3本书(时间不详),然后是100天33本书,然后是一年(365天)看完100本专业书,100天采访10名CEO,再就是1年(365天)看完365本书。
好像现在都习惯“速成”,我觉得自己也比较奇葩,第一个反应不是被书的数量吓到,而是被时间线吓到。
事实上,“慢”也是“快”,因为当我们一心求“快”,可能会在忙乱中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虽然慢,如果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的,那么才会走得稳,登得高!
反思我的一年时光,大多数时候都是被任务裹挟着前进,太“被动”,从现在开始,我要“主动”,寻找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