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命的真相,智慧以及意义呢?相信大家这么多年来,听过的答案可能不少。用大课题来比喻的话,它可能是一趟远路,或者越洋的旅程,又或者是转瞬即逝的飘摇焰火。
2400年前一位历史知名的思想家,说生命就像是手被上铐吊在洞穴里,被迫看着石墙上闪动的影子。现在听起来,有点好笑诶。但这也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七章洞穴寓言里面提到的。这位希腊哲学家希望用诸如正义、智慧和美丽等概念在理想国设想出一个完美的社会。
洞穴寓言中有几个囚犯打从出生起就被囚禁在一个洞穴内,背向洞口,无法回头望,对洞外的世界一无所知。不过,洞口会不断有人和其他东西经过,映射出样子和回声在囚犯们面对的墙上,囚犯们为这些幻象取名和分类,深信他们正认识到真正的实物。突然间有一个囚犯被释放了而且生平首次被带出洞穴。光照刺伤了他的眼睛,而且眼前的新景象都让他迷糊不已。当被告知周边的事物是实体时,而影子不过是倒影时,他根本无法置信。阴影对他而言是较为明确的,但是他的眼睛逐渐调整过来。直到他可以看着水中的倒影、直视实物,最终还能看着太阳。太阳光是他以前所见,各项事物的根源。
囚犯重新回到洞穴分享他的发现,但是他对于阴暗再也不能适应了,而且看着墙壁上的那些影子让他吃尽苦头。其他囚犯则认为这段旅程让他变得愚蠢又盲目。他们粗暴又排斥任何试图解放他们的举动。
柏拉图把这趟旅程当成是一个哲学家试图去教育普罗大众会是什么样的比喻。大多数人不但不会承认自己无知,而且还会将任何指出此点者当成敌人。事实上苏格拉底在现实中被雅典政府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判处死刑。其学生柏拉图用《理想国》大多数的内容来贬斥雅典的民主,大力推应哲学家统治。
对于洞穴的故事寓言,柏拉图可能是指大多数人顽固和无知而无法掌控自己。但是这个寓言2400年以来一直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因为它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去解锁。很重要的是此寓言和理形论有关联,那是柏拉图在其他对话发展建立出来的,其确信如同墙上的影子一般在真实世界里的东西,是理想形式有缺陷的映照。就像是圆满或者美丽
这样看来这个洞穴就引出了很多本质上的问题,包括认知的源头,表面的问题,与真相的本质。对于神学家来说,这些理想形式存在于造物主的心中,对于语言哲学家来说,把理想形式当作语言学的概念。这个理论会阐述在抽象的语词下把真实物体分组的问题。
其他人仍然好奇到底我们真的能知道,在洞穴外的东西真的比影子更加真实吗?就像我们可以对自认为了解的有信心吗?
其实这个在现在说来,应该能用一个舒适区来形容。就像我们或许也会在自己的安全区,终日缩在洞穴,相信影子就是我们真正的世界,但或许,未来一道光可能打破你最基本的假设,你会不断挣脱拘束力朝向光源前进,即便是代价有些大,或者是抓着安心和熟悉的幻象,事实或者习惯,光照或者影子,艰难的选择,但别担心或者害怕,这条路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许多人都在这关卡前面继续探索。实际上呢,走出去的话,会发现世界要大的多,也更加有趣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