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选择继续以一心助人健康的态度去推进我的事业
在过去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事业几乎没有怎么推动,且常常陷入沮丧与困惑之中。仿佛无意间走进一片泥潭之中,双腿深陷淤泥,前进或后退,都很艰难。如果给这片泥潭起个名字,那它应该叫做,善良的考验
自从学习张大春老师健康观念治疗的系列课程之后,结合自身特点,我决定按着“一心助人,教育为先,积累经验”的理念去寻找、扩大我的顾客群体。我想比起各种销售的套路、话术,这种一心助人健康的健康咨询、健康服务总会更受人欢迎的吧
然而当我满怀热情的开展事业的时候,人们的反应却还是令我措手不及。在此之前,我极少经历过如此不公平的对话,真切地感受到,对待服务者的态度,原来人们是可以这样的为所欲为,毫无顾虑。我是顾客,你就该服务好我;我给你钱了,你就该好好伺候好我,我怀疑你会骗我,而且我毫不掩饰地表达我的怀疑、不屑;我想用什么样的话语,就用什么样的话语,我为何要考虑这样说会不会太伤人了,我干嘛要考虑你的感受,我是顾客,我是上帝!
只是我们忘记了,那个对话框中的好像永远低我们一等的“客服”生活中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尽职于自己工作、努力挣钱、养家户口的人,或许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一个刚刚踏进社会准备为人生奋斗的年轻人,一个生活跟你一样,与你平等的人。试问,他凭什么要被如此无礼地对待
上面是我面对当好心被泼冷水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没想到这个行业原来这么难做。感受到的仿佛是久经诓哄与诱导的人心,最珍贵的最基本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不露声色的试探,听不到任何情绪的质问与深不见底的怀疑
当稚嫩的善意遇上巨大而又冰冷的回绝,善意会不会沦为冷漠,继而同化为巨大而又冰冷的回绝呢。我确实非常伤心,非常受挫,一度不敢在继续往前推进,生怕再遇上那仿佛对着好心反扑回来的无端的冷漠、怀疑与恶意
文字的力量
自己选择的路,刚上路就是迎头一击,在错愕与迷茫的困顿中,只好暂时作罢,将注意力从市场前线撤回到自我提升的学习中来。我明白这份事业是一个影响人的事业,影响力是事业的最基本根基。而可以扩大影响力的,能够冲破重重阻碍直击人心的,莫过于文字的力量。处处可见的广告、标语、文案无不企图在影响人们的观念,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希望以一笔之力唤醒国人可见一斑,每个时代的伟人也都提出了时代的口号,汇聚人心,励图发展。经典而伟大的电影背后是伟大的导演、编剧、剧本、作者,光影的根,还是文字。所以看似与健康专业无关,我还是要在写作与文字上训练自己的
于是尝试着找一些课程,读一些文学上的书来给自己充充电。这种跨域专业,不为实用的阅读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在不曾期待的纸张上竟解开诸多的困惑。所以多读书,思路会开阔很多,更深地认识人生、社会、生活的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很有体会的两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近几日读到余秋雨老师的一本《雨夜短文》,渐渐了解到秋雨先生曾蒙受很多的攻击与栽赃,面对诸多攻击的声音,秋雨先生都没有太多理会与反驳,一句“马行千里,不洗风尘”,便依旧于文化事业之中不断求索与创作。这种于误解攻击中可以继续前行的态度有鼓励到我,这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考验,不是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
在学习与读书中安静下来,再次想起那些巨大而又冰冷的回绝,发现所谓艰难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跨越,人心也并非冷漠至无可救药的地步
现实如此,不能玻璃心,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后来又听到张大春老师的一节健康观念课,里面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成功就是你在成功之前无私地帮过多少人。老师也剖析了有所求的助人与无所求的助人之间的差别,听后觉得豁然开朗,之所以感到受挫、感到受伤,是因为助人之中还带着一份不易被觉察到的期待,期待感恩,期待感谢。所以,心地无私天地宽,不求回报,只管去做,只管去帮助。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与筛选的过程,时间过去,留下的将会是成熟的自己,运转起来的事业,与一群受益于相信的粉丝顾客
回想以往种种经历,很像是一场考验,关于善良、相信、无私、抗压的考验,既有莫名无端的拒绝与猜忌,亦有出人意外的鼓励与开启,善良有沦为冷漠的危险,对心志亦是磨砺的契机
经此种种,我依然选择,持守善良,继续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