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味觉记忆**
阿宝站在苏州老宅的天井里,仰头望着那方四角的天空。青砖黛瓦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带着苏州特有的温润气息。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又闻到了观振兴面馆的香气。
那是他六岁那年的一个清晨,父亲牵着他的手,穿过石板路,来到观振兴面馆。店堂里热气腾腾,跑堂的伙计端着托盘穿梭其间,吆喝声此起彼伏。父亲要了一碗焖肉面,将面分了一半给他。
"阿宝,尝尝这个。"父亲用筷子夹起一块焖肉,那肉块肥瘦相间,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阿宝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肉香在口中化开,软糯的肥肉与紧实的瘦肉交织出奇妙的口感,酱汁的咸鲜恰到好处。
面条更是讲究,用的是苏州特制的银丝面,细如发丝却韧性十足。汤头是用老母鸡和猪骨熬制,清澈见底却滋味浓郁。每一根面条都裹着汤汁,入口爽滑,回味无穷。
"好吃吗?"父亲笑着问。
阿宝用力点头,又夹起一筷子面条。面条劲道爽滑,裹着浓郁的汤汁,每一口都是享受。他吃得满头大汗,却舍不得停下筷子。
那是他记忆中最美味的一碗面。
**第二章:命运转折**
后来父亲生意失败,他们搬离了苏州老宅,住进了上海的弄堂。阿宝再也没吃过那样好吃的焖肉面。上海的阳春面虽然也不错,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上海的面条偏粗,口感略显生硬。汤头多用酱油调味,虽然鲜美却少了那份清雅。浇头倒是丰富,大排、辣肉、雪菜肉丝,可总觉得不如苏州的焖肉来得精致。
阿宝常常想起观振兴的那碗面,想起那琥珀色的焖肉,想起那细如发丝的银丝面。每次路过上海的面馆,他都会驻足片刻,却总是失望而归。
**第三章:重拾旧梦**
多年后,阿宝回到苏州老宅。推开斑驳的木门,天井里杂草丛生,青石板上覆满了青苔。他站在天井中央,仿佛又闻到了观振兴的香气。
"请问,这里是鹿家的老宅吗?"一个温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阿宝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站在门口。她约莫二十出头,眉眼清秀,手里提着一个竹篮。
"是的,我是鹿家的后人。"阿宝说。
女子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是汪小姐,在对面开了间茶馆。听说鹿家以前是做糕点的,我想请教一些老苏州的方子。"
阿宝愣了一下。他记得母亲确实留下了一本食谱,就放在书房的老樟木箱子里。
"汪小姐请进。"他侧身让开,"我母亲确实留下了一些方子,不过都是些老式的做法。"
汪小姐跟着他走进书房。阳光从雕花窗棂透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阿宝打开樟木箱子,一股淡淡的樟脑味飘了出来。箱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几本线装书,最上面那本正是母亲的食谱。
"这是定胜糕的方子。"阿宝翻开一页,泛黄的纸上工整地写着配料和做法。
汪小姐凑过来看,她的发丝轻轻拂过阿宝的手背,带着淡淡的茉莉花香。阿宝突然觉得心跳快了几分。
夜色渐深,天井里点起了灯笼。阿宝和汪小姐相对而坐,碗里的面汤已经见底。
"我想开一家面馆。"阿宝突然说。
汪小姐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就在这里吗?"
"对,就在老宅。"阿宝环顾四周,"把这里改造成面馆,让更多人尝到正宗的苏州面。"
"可是......"汪小姐犹豫了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口味和以前不一样了。"
阿宝点点头:"我知道。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些创新。"
"比如?"
"比如开发一些新浇头,或者推出套餐。"阿宝越说越兴奋,"还可以结合你的茶馆,做成一个美食文化空间。"
汪小姐笑了:"听起来不错。不过,资金怎么办?"
阿宝沉默了片刻:"我还有些积蓄,再加上老宅抵押贷款......"
"算我一份。"汪小姐打断他,"我出二十万,就当入股了。"
阿宝惊讶地看着她:"这......"
"别误会。"汪小姐摆摆手,"我也是为了自己的茶馆。你想啊,面馆和茶馆结合,客人们吃完面可以来喝茶,多好。"
阿宝感激地点点头:"那就这么说定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忙得不可开交。阿宝负责面馆的装修和菜品研发,汪小姐则负责整体设计和营销策划。
一天傍晚,阿宝正在厨房试验新浇头,汪小姐突然推门进来。
"尝尝这个。"她端着一碗面,"我试着做了个新口味。"
阿宝接过碗,发现汤色比传统的要深一些。他尝了一口,惊讶地睁大眼睛:"这是......"
"我加了点红茶。"汪小姐有些紧张地问,"怎么样?"
阿宝又喝了一口汤:"很特别。红茶的香气和汤头的鲜美完美融合,既保留了传统味道,又有新意。"
汪小姐松了口气:"那就好。我想着,既然要和茶馆结合,不如把茶元素也融入面里。"
阿宝看着她,突然觉得心跳加速。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给汪小姐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
"谢谢你。"他轻声说。
汪小姐转过头,对上他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情愫。
**第四章:美食传承**
从那天起,阿宝和汪小姐开始共同研究苏州传统美食。他们决定开一家面馆,将苏州的味道传承下去。
面馆开业那天,天还没亮阿宝就醒了。他站在装修一新的店堂里,看着墙上挂着的观振兴老照片,心里五味杂陈。照片里的观振兴位于苏州烽火路,距离胥城大厦不远,每天早上5点15分就开门卖头汤面。价格实惠,大部分浇头都在12-18元之间,是附近街坊的最爱。
"紧张吗?"汪小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今天穿了一件淡青色的旗袍,衬得整个人格外清丽。
阿宝转过身,看见她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两碗面。
"尝尝开业第一碗面。"她笑着说。
阿宝接过碗,发现汤色清亮,面条上铺着一层碧绿的莼菜,还有几片薄如蝉翼的火腿。
"这是......"
"莼菜火腿银丝面。"汪小姐解释道,"莼菜是太湖特产,这个季节最是鲜嫩。火腿是金华火腿,我特意选了肥瘦相间的部分。"
阿宝尝了一口,莼菜滑嫩,火腿咸鲜,面条劲道,汤头清雅。
"完美。"他由衷地说。
汪小姐笑了:"那就开门迎客吧。"
第一批客人是附近的街坊。他们一进门就被店里的装潢吸引了——古朴的苏州园林风格,墙上挂着老照片,角落里还摆着几盆兰花。
"这面......"一位老伯吃了一口,眼睛一亮,"有观振兴的味道!"
阿宝和汪小姐相视一笑。
中午时分,店里已经座无虚席。阿宝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汪小姐则在前厅招呼客人。
"老板,你们有三虾面吗?"一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客人问道。
汪小姐微笑着摇头:"抱歉,现在不是三虾的季节。我们讲究'不时不食',这个季节的莼菜火腿面最是鲜美。"
客人有些不悦:"我大老远来苏州,就是为了吃三虾面。你们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吗?"
阿宝从厨房出来,解释道:"这位先生,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是有道理的。现在的虾不够肥美,做出来的三虾面反而会砸了招牌。不如尝尝我们的莼菜火腿面,保证让您不虚此行。"
客人将信将疑地点了一碗。吃完后,他竖起大拇指:"确实不错!这莼菜滑溜溜的,火腿也香,比那些过了季的三虾面强多了!"
汪小姐笑着道谢,转身时差点撞上端着托盘的阿宝。阿宝连忙扶住她,两人的手不经意间碰在一起。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小心点。"阿宝轻声说,却没有松开手。
汪小姐的脸微微泛红:"谢谢。"
晚上打烊后,他们坐在天井里喝茶。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树影。
"今天营业额不错。"汪小姐翻着账本,"特别是莼菜火腿面,卖得最好。"
阿宝点点头:"多亏了你坚持'不时不食'的原则。"
"这是我们苏州人的传统。"汪小姐抬头看他,"对了,明天要不要去胥城大厦买些鲜肉月饼?他们每天新鲜出炉的,可好吃了。"
阿宝笑了:"好啊。不过我可不去二楼吃奥灶面,那酱油汤的味道,宰客的价格,还不如咱们的面实在。"
汪小姐也笑了:"说得对。咱们的面,可是实实在在的苏州味道。"
雨声中,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第五章:事业发展**
面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本地人常来光顾,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天,一个美食节目的制作人来到面馆。
"我们想拍一期关于苏州传统美食的节目,"制作人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阿宝和汪小姐相视一笑:"当然有兴趣。"
节目播出后,面馆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他们开始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要求邮寄莼菜火腿面。
"这样不行,"阿宝说,"面食讲究现做现吃,邮寄会影响口感。"
汪小姐想了想:"那我们开个网店,卖一些可以邮寄的苏州特产,比如莼菜干、火腿片,还有我们的秘制汤料包。"
网店很快开张,生意异常火爆。他们又雇了几个员工,专门负责网店的运营。
**第六章:情感升华**
一天晚上打烊后,他们坐在天井里喝茶。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树影。
"阿宝,"汪小姐突然说,"我们结婚吧。"
阿宝愣住了,随即露出欣喜的笑容:"好。"
他们相拥在一起,月光下,他们的身影融为一体。
**第七章:婚礼与未来**
婚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举行。地点选在了他们第一家面馆的天井里,这里见证了他们的相识、相知和相爱。
天井里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和彩带。宾客们围坐在圆桌旁,桌上摆满了苏州传统美食:莼菜火腿面、太湖白虾、松鼠桂鱼、蜜汁火方......
阿宝穿着中式礼服,站在天井中央,紧张地等待着。突然,音乐响起,汪小姐穿着红色旗袍,缓缓走来。她手里捧着一束茉莉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你真美。"阿宝轻声说。
汪小姐笑了:"你也很帅。"
婚礼仪式简单而温馨。他们交换了戒指,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誓言。
"我宣布,你们正式成为夫妻!"司仪高声说道。
宾客们鼓掌欢呼,阿宝和汪小姐相拥而吻。天井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
**第八章:传承与希望**
婚后,他们的生活更加甜蜜。每天清晨,他们一起准备食材,一起研究新菜品。面馆的生意蒸蒸日上,成为苏州美食的代表。
一年后,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小苏",寓意着他们对苏州的热爱。
"小苏长大后,一定要教他做面。"汪小姐抱着孩子,笑着说。
阿宝点点头:"对,我们要把苏州的味道传承下去。"
**第九章:圆满结局**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苏已经五岁了。他聪明伶俐,对面馆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爸爸,妈妈,我也要学做面!"小苏奶声奶气地说。
阿宝和汪小姐相视一笑:"好,我们教你。"
他们开始教小苏做最简单的阳春面。虽然小苏的手法还很笨拙,但他学得很认真。
"小苏真棒!"汪小姐夸奖道。
小苏得意地笑了:"我长大后,要开很多很多面馆,让全世界的人都吃到苏州的味道!"
阿宝和汪小姐被逗笑了,心里充满了欣慰。
晚上,他们坐在天井里喝茶。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树影。
"阿宝,"汪小姐突然说,"我们老了以后,就把面馆交给小苏吧。"
阿宝点点头:"好。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什么?"
"比如,带你去环游世界,品尝各地的美食。"阿宝笑着说。
汪小姐靠在他肩上:"好啊,不过最后还是要回到这里。"
"为什么?"
"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的家。"汪小姐轻声说。
阿宝搂住她的肩:"对,这里才是我们的家。"
他们相拥在一起,月光下,他们的身影融为一体。天井里,茉莉花的香气弥漫,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