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躺在摇篮里时都是降落在人间的天使。
我自是难以免俗,读过几本教育学心理学的教科书,也看过几本早教的畅销书,当自己的儿子一个月抬起了头,六个月满地爬时,我比对了书本中小儿成长量化表,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周围的人自是不会打击我带养孩子的热情,在赞誉和骄傲中孩子一天天长大。当我每天对着儿子笑靥如花夸他“你真棒”时,孩子的爸爸总是会问我跟二楼的小茜有区别吗。
上的是附近最好的幼儿园,但班级不是连续的,第二年因为校车换了一个园区,第三年因为想提前读书跳到了大班,第四年决定还是到七岁再读了个大班。期间印象深的不是幼儿园齐全的设施,优美的环境,而是将市内各大医院摸了个遍。因为中耳炎老是不能痊愈,从同济医院、儿童医院、人民医院到省市中医院,看遍专家门诊,有的大笔一挥立即住院,有的轻描淡写不用吃药回家多喝水,唯一庆幸的是在儿童医院的强大压力下没有做手术,那种叫割除扁桃体腺样体加上鼓膜置管的三位一体手术,就是从那时开始相信了网络。儿子的扁桃体腺样体并不肥大,只是耳膜积水导致中耳炎,他从来都不流鼻涕,到那时才知道原来鼻涕都往耳朵里流,但儿童医院医生坚持鼓膜置管引流术一定要先割腺样体扁桃体,认为多余的两样容易引起炎症的反复。在医院里住了将近一个星期,每天早上都有孩子推到手术室里,他们都是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鼾症,儿子跟他们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我犹豫不决。每当此时,医生总会斜睨我一眼,这只是个小手术!他嘟囔着用鼻根后半部强调到。等到炎症消失后,在医生反复强调和感冒一样还有可能复发的逆言下,我带着儿子逃离了医院。那一年特别流行《求医不如求己》,琢磨着取嚏法,渐渐的儿子的鼻涕也能从鼻子里流淌出来。还有省中医院的一位老医生,教我们用鼻子吹气球,增强一种什么鼻腔能力,多余的液体不再倒流耳膜处。儿子终于能和其他小孩一样从鼻腔里流出鼻涕了,要求这么低能实现也是种幸福。
还有的说增强体质是关键,于是到市青少年宫开始学乒乓球,开始儿子素质教育之行。他没有任何运动天赋,学了不到一年不了了之,没有什么压力,但我总希望他技多不压身嘛,青少年宫其他能学的项目我们都试了试,象棋、国际跳棋,学了一段时间儿子想放弃,我也没有热情,但确实没有强迫他,然后就放弃了,后来学围棋二胡绘画也是这样,开始比一般孩子强些,但也不可能出类拔萃,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儿子不喜欢教学氛围,要自己安排:跆拳道馆走到了门口,他扒住门楣不进去;滚轴轮滑是买鞋送十节课,他不跟着教练在圈圈内踏步走单脚走,自己穿着鞋歪歪扭扭的开始。到今天填写证书时儿子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写上去。我也只能安慰自己,既然长成是棵大树,为什么一定要开花呢?
直到今天儿子跟他的同龄人发展相比并无二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远远不及时,我才明白坦然自若顺其自然更可贵,也许泯然众人是放平心态的第一步。我也不再亲着儿子的脸蛋说一句真聪明,而是对他点头说,成绩是对你努力的肯定,儿子转转身并不应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