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还是脱离不了“苦海”,认为自己还是受着高中的阴影困扰,从而再度选择看一些心理学的书求自我的救赎之路。可是这次却让我一阵阵后怕。
此书旨在从童年经历,早期记忆,父母兄妹关系,教学体系,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心理扭曲,成年人格形成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案例。
确实,看这本书点点戳中了重点!一开头就是人生意义,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归宿就是其人生意义的定义。我的行为我的固执带来的心理问题最初来源也是因为我对我的人生意义太过执着。书中说:“先对世界和个人进行总结,然后暗暗贯穿于每个人的行为之中……是对自己和所理解的人生意义的一种判定”。这句话说明人生的意义应该是有一个历史的基础,而我只是有一个实现人生意义的愿望而非具备,这有意无意对我之后的人生大厦崩塌一个归宿!(在看此书之前我已经不那么固执了);
此书从童年经历,早期记忆,父母兄弟关系等角度分析性格形成也确实有理有据,历史的一部分,形成了你的性格!
但是这是里面可怕的一处啊,一是意识到童年的一个想法会成为以后做事情的态度和做事手段!想起了《白鹿原》的鹿兆谦小时候不喜欢白嘉轩的直腰杆,“嘉轩叔的腰杆太直,我不喜欢”后来当鹿兆谦当土匪打回白嘉轩的家里的时候就一枪杆子戳他的腰杆,白嘉轩腰杆再也直不起来了……小孩子记仇真是可怕,那种认识,会带着一种态度带入成人的世界。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带着这种态度却给我们一种无形的影响,余华就是一个代表,《在细雨中呼喊》一开头就有种让人瑟瑟发抖的感觉,余华作品那么出名结果童年是如此的缺乏爱!难道就不怕他的作品暗藏一些扭曲的世界观么?
可是人无定性,人也可以改变,尽管人的观念会在早期形成,幸好他可以在不断经历与成熟改变自己,避免带来一些不成熟的行事。
再有一点害怕的事,里面有涉及到犯罪心理学的一章。在自我拯救的路上,怕的就是自己误入歧途。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一旦犯罪有了案底,可不像外国一样有真正可以改善自新的机会,有色眼镜会时常跟着你。那些犯罪案例就是讲一些心理扭曲的人如何发展成罪犯的,而我心里正脆弱的想,我背后是不是正面临着无底深渊?又有谁来拯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