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一名合格的早起者。很多次,我的闹钟已经吵醒了室友,但自己依然没有察觉,小伙伴会安慰我,你太累了,或者周末是可以不早起的。
但这些终究不是借口。
这是一篇很早就想写的文章,但因为自己一直不合格,所以迟迟不敢动笔。但昨天在《影响力》中看到承诺和一致原则(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欲望)后突发其想,也许写下的承诺是另一种形式的督促。
现在的我,如果不是累到闹钟都吵不醒的状况下,基本能做到6点30前爬起来。我喜欢用爬字形容自己的早起状态,因为很多时候都很艰难。
昨天晚上,因为领读任务,看书看到凌晨一点,而早上八点钟就得到某所小学做采访,这就意味着即使一点睡,也必须在六点前起,睡前的那一刻,感觉很痛苦,定了3个闹钟,才敢安心睡觉。
但早上起床的状态很好,朋友说我已经要跨入到早起的第二阶段了。
五点半,第一个闹钟响起,关掉;紧接着,第二个闹钟响起,再关掉;迷糊中觉得脑子里有个小人在和我说话:一会起床之后,得先做好领读笔记;保证6点30分,出门;记得给surface充电,因为学校的资料没有认真看,得在地铁上复习一下。领读笔记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
北京今天降温了,室内温度有点低,温暖被窝的诱惑力还是有的——磨蹭到六点,还是爬起来了,打开电脑开始写领读笔记。(在这里,我非常非常想说: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为了一件事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所以,请不要随着地评价或否定。)
回家的路上并不开心,但一次三分钟的分享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因为早起而结识的小伙伴们给了我更多的勇气与力量让我开始觉察自己,把注意力从外界重新拉回到自己身上。
Z说我已经开始改变,虽然我已经不在大群里坚持打卡了,但她和我都相信我已经慢慢树立了早起的信念,并且可以做到坚持。
早起,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
我属于晚睡族群,经常熬夜写稿到下半夜。但后来合租的生活让我没办法利用后半夜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工作效率明显很低,而我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的瓶颈。
于是,2017年叫嚣着自己一定要早起,并为此成立了“2017,早起!!”群,吸纳了好几位优秀的小伙伴,并以此群为纽带,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也是意外收获了。
从开始早起,到很多次起不起,到有意识必须早睡,到最后形成个人生物钟,这个过程应该是极其痛苦的,我有个每天4点30分起床的伙伴,她的毅力与坚持让我佩服,而且,她的改变也最为明显。
早起的心态改变体现在自信心的建立上。
合理利用早起时间会让自己一天都感觉很充实,当早上高效看书一小时后再出门后,我能感觉到自己嘴角上扬的喜悦,那是一种用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地对抗焦虑的方式。
今年,利用早起的时间画过的思维导图、准备过的课程分享、做过的课件、听过的课程可能比以往安心学过的东西都多,而且,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早起者。这样一个闹腾的不安分子,也有那么长一段时间是安安静静地度过的,这种状态,也在影响着自己的工作习惯。
所以,我相信早起的改变,也坚信早起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自信。
100%的坚持,比90%的坚持更容易
早起是一种生理上的折磨,但也是一次心理上的成长。
体验过早起的好处之后,对于那些没有早起的早上,其实是有心理打击的——会去责怪自己为什么又失败了,会懊恼因为没有早起而浪费掉的时间,还有那一次次叫嚣的闹钟也影响了自己高效的睡眠。
我真实感受过那种因为没有早起而毁坏了自己一天的心情的感受——非常得不美妙,连脚步落在路上都觉得轻飘飘,如此一来,早起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直到昨天,小伙伴在分享的时候分享了这句话——100%的坚持,比90%的坚持更容易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们以为放弃很容易,但放弃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许比坚持更让人难以适应。
相信同行的力量——监督与激励
在宣扬自己早起时,我总会自豪地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早起群。这个群始于我的朋友圈,开始还会担心它沦为“XX的好友群”,但好在最终没有形成这个走势,反而让我们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虽然我们都有过滑水的现象,但会看到大家除了早起之后的其他讨论,书籍、学习感悟、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等等,要知道我们这个群只有8人(本来是9人,退群1人),但依然可以看到高优的分享、交流一些经验,偶尔倾诉些小秘密,抱怨工作中的小情绪,突然觉得,它后来是不是会发展成“树洞”呀。
所以,在此感谢这个群的每一个小伙伴对我的信任与鼓励,选择在这里和我们一起边玩边成长。
某豆说:早起,是一件违背人性的事。真的是如此,因为每一次早起都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温暖的被窝,永远都不知足的瞌睡虫,人性的懒惰等等吧,但很庆幸,在早起的路上,还有一帮小伙伴一起同行。
今天和Z聊天后告诉她说:我一定要做到100%的坚持,即使只能够做到每天6点半起床。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希望能做一名真正的早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