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母亲被亲儿活埋:谁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孩子可以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却只能是孩子的余光一瞥。”

01、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节了,可是最近一则新闻却让人痛心不已。

5月2日晚上8点,陕西靖边的马某将瘫痪的母亲装在人力车上,拉出了家门。

凌晨2点多,马某一个人回到了家,母亲却不见了踪影。 妻子询问母亲去了哪里,马某谎称他在车站雇了车,把母亲送去了甘肃的亲戚家。

妻子起了疑,当场就起身去了车站,寻找未果报了警。

原来那晚,他将母亲拉到靖边县的万亩林,在荒野无人处,找了一个废弃墓坑将母亲倒进去,用土埋了。

三天后,警察从废弃墓坑中救出了这位母亲,万幸的是,79岁的母亲保住了一条命。警察在挖掘的过程中,一直听见有隐约的呼救声。

难以想象,当他的母亲躺在墓中,看着沙土一点点落下,想着这是亲生儿子的所作所为,该是多么绝望和心寒。

网友在新闻下评论道: 怎么忍心,那是妈妈啊,从小喊到大的妈妈! 农夫与蛇,母亲想着办法给你养大,你却想着办法不给她养老,还想要她的命! 三天,太坚强了这母亲,这三天她都是在土里,痛苦地回忆作为母亲的点点滴滴吧!

更让人心酸的是,这类事件,在农村并不是个例。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将这种事件称为“代际剥削”: “老人们年轻时‘死奔’(干活干到死),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务’,丧失劳动能力,无论是物质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馈却少得可怜。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

人类的爱,自父母到儿女大多是本能,反过来,从儿女至父母,则有许多不可言说。

02、

在农村老家,我家旁边住着一对80多岁的老人,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老两口却还是手脚不停,一年四季佝偻着身躯挑着菜篮子去卖菜。

别人劝他们歇歇,他们哪里敢停下来,总想趁着自己还能动弹,多攒几个钱,不给子女添麻烦。

他们的两儿一女,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他们住的旧房子,一到下雨天,四处漏雨,得拿锅碗瓢盆接着。

他们经历过最难的岁月,半夜起来做豆腐,喂猪,供儿女上学和生活。

60岁那年,孩子们分了家,说是两个儿子一人负担一个老人,老家的房子按地基一人一半,女儿不管,房产也与女儿没有关系。

大儿子在刚分完家的那年,回老家把他的那一半房子盖了起来,嘴上说着让老人住新房子,第二年就转手把房子带地基都卖了。

老两口为了少请帮工,盖房子就自己上,背水泥、背砖,忙活一场,新房子没住上一天。

两个儿子说好每个月每人给老人200块钱,却只是说说而已,都看着对方,你不给,我也不给。

儿女们的日子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可各自的孩子也都大学毕业,有了正式工作,并不缺吃少穿。

可是要给老人的200块钱,20年过去了仍旧不见踪影。

老两口只能奔忙,让旁人看了都只觉心酸。 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但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分贵贱。

生活很苦,无数父母选择了硬扛,因为他们肩上是家的责任和对儿女的爱。

但遗憾的是,多少孩子却为了一己之私,把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一笔勾销,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和底线。

03、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安家》中,老严夫妇在上海漂泊,开了一家小小的包子铺。

老严夫妇起早贪黑了十几年,用一个包子一个包子攒下的钱,全款在上海给儿子买了房,怕让刚工作的儿子背上房贷,压力过大。

他们说:“我们两口子活着,就是为了儿子,只要儿子过得好,那就比什么都强。”

签完合同的那天,他们畅想着将来与儿子一起在上海生活的场景,感叹着总算在上海扎下了根。

房子定下后,老严夫妇退了租的房子,骑着三轮车满载行李来到了新家,准备住下帮助照顾怀孕的儿媳妇。

没想到亲家母已经提前住了进来,他俩被儿子赶出了新家。

即便如此,他们面对亲家母,依然替儿子说着安慰人的话。

那晚,老严媳妇窝在堆满行李的包子铺中,终于委屈地落下了眼泪。

从此老严夫妇吃住都在又小又闷的包子铺里将就,却依然念叨着:“只要孩子好,我们怎么都行。”

做父母的,为子女贡献一生,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父母的爱永远都是向下的,如泉水般,源源不绝。

就像我老家的老两口,旁人说:“儿子这样对你们,他们又不是没有钱,你们怎么不去法院告他们?” 老两口唯有叹气:“那是自己的孩子呀!” 父母之爱子,比山高比海深,拼尽全力,倾尽一生。 书法家赵朴初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孩子可以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却只能是孩子的余光一瞥。

如果说,世间存在一种爱,只一味默默付出,从不求回报,这种爱一定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可很多子女,习惯了接受,竟忘记了付出。

04、

央视新闻“岗位上的一餐饭”栏目报道了一位环卫工人曹师傅。

40岁的曹师傅已经当了19年的环卫工人,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

曹师傅的母亲久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工作间隙,曹师傅都会回家给母亲做一顿饭,陪母亲吃完后再去工作,多年来,从未间断。

他每天小心替母亲擦拭身体,记着母亲不能吃辣,不能吃海鲜,通常做些软和的饭给她吃。 他贴心地把西红柿切碎,把馒头掰成小块,方便牙口不好的母亲吃。

母亲感动地说:“妈真高兴,有你可真好。”

他出门上班时嘱咐母亲一切小心,别磕着碰着,母亲也唠叨他在外面工作要注意安全。 虽然生活平淡,职业平凡,母子俩挤在小小的房间里,可处处都显温馨。

曹师傅只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他的孝顺感动了无数人。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再丑再穷,也受人待见,因为这样的人,人品一定端正,心地一定善良。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道: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 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 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 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父母和子女,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不要等到心里难过的那一天,才发觉自己做的太少。

请永远记住,爱你的父母,在他们在的时候。

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孝顺他们。

人,不管活得多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埋在底下的根,要及时尽孝。

别忘了善待父母,因为今生,你和他们的缘分,只有这一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94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58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80评论 0 34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88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30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7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9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2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9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05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70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6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61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9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72评论 2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