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凡齐微课
她太安静了,哪怕是她最爱的人,都看不出来她的孤寂,所以都把她忽略了。只有她的文字是有声的,文字让她获得了无数的掌声,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想要的不过是和爱人一生相伴而已,可惜呀,她爱上的是个感情不专一的男子。
没有一个人的小说,能让我那么入迷,唯有张爱玲的。
看过白若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那是一本张爱玲的传记,写的太美了。把张爱玲的一生写的淋漓尽致。
张爱玲是个可怜人,出生开始她就是一个人,她的喜怒哀乐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她只能独自承受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前觉得她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悲剧收场,太冷了。但是后来一想,文字一定是跟写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张爱玲笔下,向来都是聚少离多。她曾经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有时觉得我是一个孤岛。”这样的自评着实让人心疼。
生在大户人家的她,算是幸运的,即便父亲不喜欢她,她接触的也是当时很多女孩子接触不到的。
父母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这也让张爱玲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洞察人心。她没有玩伴,只能每天的读书,她七岁写了第一部小说,十二岁发表了自己的文章,二十岁多头就在上海滩出名了 , 所以她敢说“出名要趁早”。
就在她出名之后,遇见了那个让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胡兰成的不经意,却让张爱玲是深深陷了进去。
胡兰成是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能陪她聊文学,胡兰成能说会道,而且长相还不错,这样的男子,张爱玲怎么会不动心呢?在和胡兰成相处的过程中,她依恋上了他,把自己一生都交付给了他。即使她知道,胡兰成有妻有子,而且外面有很多女人,她不是他的唯一,但她还是毫无保留的爱了,而且是无怨无悔。
张爱玲送给胡兰成一张相片,这相片的背后,她把自己的爱情,毫无保留写在上面。“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我一直想象着那个画面,我想等张爱玲把照片递给胡兰成的时候,一定是无比害羞的,红红的脸颊上满是喜悦,胡兰成也含情脉脉的望着她,好像那一刻已经是地老天荒了。
但是好景不长,胡兰成还是喜欢上了别的女人,然而这些张爱玲都知道,但她不敢发脾气,像她写的一样,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不敢气,不敢怒,只能在一旁乖乖的等待,等待他发现自己,然而换来的却是一场空。
抗战胜利了,胡兰成不得不躲到乡下去,期间张爱玲常常打钱给胡兰成,让他少受一点苦,每天除了写稿子,就是惦记着他。
终于张爱玲鼓起勇气去乡下寻找他,看到他身边有一个寡妇,举止很亲密,张爱玲在的时候,两个人也打情骂俏的一点也不避讳,张爱玲好像才是那个外人。张爱玲待了几天就走了,胡兰成没有挽留。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或者是张爱玲看透了,真心不一定能换来真情。她写信给胡兰成:“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一切都结束了,各自安好。此后张爱玲的笔下,没有胡兰成的踪影。
多年后的张爱玲一个死在了美国,死的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我想是老天爷看到了她的苦,所以才在月圆之夜带走了她。
齐凡齐第二期28天(7)篇,1274字,累计字数: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