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充满了对成功的渴望,尤其是喜欢幻想:等我有钱了,我就这样或那样……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赚来的。对普通人来说,钱不好赚,所以才称之为「血汗钱」。想要赚钱,就要解决别人的问题,把解决方案封装到「产品」中。有了产品,就要涉及到售卖,这就离不开渠道、推广。
随着解决问题的深入,品牌、经营、商业模式、流量等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重点课题也就有所不同,因为从没干过,「研究与试错」就是必经之路。
在这里面,你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关卡需要度过。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再加上自身的「认知盲区」,很多棘手的课题就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冒出来,打你个措手不及。
所以,同样是赚10万块,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单干,难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打工只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单干则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既然打工的难度低,为啥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自己单干呢?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打工,而是年龄大了,无工可打。为了生存,只能被迫单干。
当然,有的人干成了,彻底摆脱了给别人打工这条路,蜕变成了真正的老板,不惧失业,时间自由。有的人没干成,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只能降低自己的薪资标准,重新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我曾经一直好奇,打工的尽头究竟是何方景象?经过了这几年对职业发展的深度研究,我目前的结论是:以轻创业的方式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给自己打工,这就是目前就业环境下的诺亚泛舟,没有之一。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在我看来,所有阶段里最难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俗称「职业定位」,找到自己在大环境中所出的位置,结合「小众深需」,创建自己的变现闭环。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这些做饭的食材,都是一点一滴逐步在跟市场的互动中,持续积累起来的。这些积累,就是你未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这些生产资料积累的过程,你不仅不能变现,而且还需要花钱投资自己,购买生产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吃土,这就是注定的。如果你没有争取到家人的理解,或者在自己单干时没有积累到不干活也能生存的钱,心态的压迫,就会把你重新逼迫到打工这条老路上,重蹈覆辙。
所以,趁自己还有工作时,尽早开启副业,就是出路。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争取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且不要负债,只有轻装上阵,成功的概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