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断提醒自己在班级中要慢下来之后,我感觉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第一种慢下来,是真的把时间拉长。每天下午第五节课,一般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艺体课。经过午间休息和一堂好玩的课的“沉淀”,到了第六节课——课后服务时间,整个教室就变得异常兴奋,好不热闹。每次送完非托管学生放学,回到教室我都要佯装生气,总要等个一两分钟,才能大范围的安静,接受我的作业安排,再陆陆续续进入写字状态。对于这个现状,我不满意。之前我会急着让他们立马安静,立马巩固当天所学生字,不想浪费时间。现在,我提醒自己可以慢下来。我说:“所有人笔放好。”“身坐正,看黑板”。我接着说:“静坐三分钟”。他们也不知道三分钟有多长,因为我说的三分钟可长可短,全看他们有没有真的静坐。不出一会儿,大家真的全静下来了,我有点不忍打破此时的平静,静静地又给他们放了一个老师们自己录的故事。在安静的氛围中,大家认真的把故事听完了。此时,离开课大概过了七八分钟,我觉得这样的状态适合写作业了。于是,大家动笔。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那天我感觉大家的书写大部分都做到了工整、规范。
第二种慢下来,是指“慢慢去等待一朵花开”。最近正好在读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5%的改变》。书里有很多案例是告诉成年来访者,如果想要改变现状,一下子全改变是很难的,需要从改变一点点开始。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和一个频繁上课开小差的孩子谈话,原本我很生气,打算直接批评他。话要出口我突然想到了那本书,感觉立马理解了他,于是打算换个思路。问他“你今天上课时有没有动来动去?”“有。”“为什么总是在需要专注的时候动呢?”“我忍不住。”“原来是这样。老师可以理解你,要你一节课不乱动是挺难的。但是我们下定决心也不是完全忍不住,如果你明天比今天少动一次,我就表扬你,好吗?”他同意了。其实这个谈话有没有效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能理解他为什么反复提醒,上课还是会动来动去的行为了。之前我会急着让他改,恨不得马上就改好。现在,我希望他能一点点改,慢慢变好。毕竟,大人要做出一点改变都是很难的,当然要更体谅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