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我看了两遍。
故事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和日本在冲绳岛钢锯岭的一场战役。在战场上,一名叫做戴斯蒙德·道斯的医疗兵,始终坚持不拿武器作战,最终在信仰的支持的下,他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条生命。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看第一遍时,内心一边被男主角对信仰的坚持而感动,起了全身的鸡皮疙瘩,还默默擦了几次眼泪,一边却抱有怀疑:信仰的力量真的有这么伟大?会不会是电影对真实版本进行了艺术加工,升华了高度?
进而我开始联想到自身:我有信仰吗?我的信仰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出现时,我发现我给不了答案,甚至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
百度说,“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哲学家定义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wikipedia说,“Faithisconfidenceortrustin a person or thing; or the
observance of an obligation from loyalty; or fidelity to a person, promise,
engagement or it may refer to a particular system ofreligious belief.”用我有限的英语水平翻译过来就是:信仰是对人或事情的一种信任或信心,或者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的忠诚遵守,或者是对一个人、一个承诺,一个诺言的忠诚履行,或者是指一个特定的宗教信仰。
看完上述解释后,我至少明白了信仰并不单单指信仰某种宗教,它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行为准则,张信哲的歌曲中“爱是一种信仰”,电影里男主角对不杀人的坚持也是一种信仰。
信仰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足够强烈的信念才能称之为信仰。
那段时间,带着对信仰二字模模糊糊的理解,我见朋友,便会问他们两个问题: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
A朋友说,有呀,我坚信自己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即使撞到南墙,我也要试试南墙可不可以撞得过去;
B朋友说,有呀,我坚信不喝酒不抽烟一样可以做好业务,获得客户的尊重;
C朋友说,有呀,我的信仰是绝对不能给朋友挖坑;
D朋友说,有呀,我相信上帝,我坚信上帝在帮助我度过难关,坚信上帝在看着我,我不能做坏事;
只有一个朋友E,说,我向善,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是信仰吗?
原来,我身边的朋友都有信仰呀,可为什么我听完后对什么是信仰反而更加模糊了呢?就像E朋友说,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是一种信仰的话,那我也是有信仰的人呀?
或许是我把信仰看得太高大上了,仿佛一定要像电影里那样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英雄的信仰才能有资格说是信仰。
或许是我太喜欢用对错善恶来定义信仰了,如果有一个人跟我说他的信仰是相信金钱是万能的,我肯定会觉得他玷污了信仰二字,就像朋友说,电影里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也是一种信仰。只是每种信仰给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结果是不同的。
看第二遍时,我依旧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依旧默默擦泪。
结束了,我问同行的朋友,你有信仰吗?
他回答我,我不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听了他的答案,我反而觉得不迷惑了。
什么是信仰,是一种强烈,甚至可以说是固执的信念。
为什么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反而接受了这个答案,那是因为虽然我们谈起信仰很容易,但并没有真的遇到过考验,没有遇到让我们在信仰和现实,甚至是生命之间作出选择的事情。
如果男主角在监狱的时候,为了走出去而选择装模作样地拿起枪,那他的信仰就不是信仰了。正如他在电影里的台词,“如果我不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如果男主角在钢锯岭看到死伤无数,在一瞬间怀疑自己信仰而选择离开,那他的信仰就不是信仰了,而他选择的是“主啊,求求你,帮我多救一个。”
回答“不知道”不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而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如此固执地坚守,甚至付出生命。
我曾问起那位信任上帝的朋友,“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信仰”,他说“当然有呀,在我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我怀疑过,上帝去哪里了?但后来,我回想自己的所得所遇,越发觉得是上帝给我了我运气,这让我变得更谦逊和努力。”
我想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我疑惑的不是信仰是什么、有没有,我疑惑的是每个人口中的信仰究竟只是一种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可以经受时间、现实、死亡考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