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就是本事》读书笔记:商业的底层逻辑1

1.跟着市场走,跟着钱跑,在规则内跑得越快,机会就多。

2.创业的两个阶段

狗蛋式创业:在大环境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只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愿景,只能确定自己想要干什么,就开始创业。并不需要很多客观的资本条件,没有股票市场,也没有人教你,单纯靠一种冲动而已。

约束条件就是有限的资源和可能要承担的无限的连带责任,以及失败后的所有代价。个人的特征、性格、力量、观念、信仰,这些因素非常独特。

职业运动员式创业:规则清楚,环境透明,竞争人数多。赛道变窄,必须全力奔跑,稍微松懈就落后一大截。

交易性创业:做买卖是商业最本质的一种模式,就是买进卖出,低买高卖,通过价格差来获取利润。

创新型创业:更不容易,价值更大。

3.拥抱变化,告别平均数思维

企业的四种死法:技术进步,自然灾害,制度变革,竞争策略有问题。

企业家只能在产品和竞争上下手。积极在产品端下功夫,这个产品会不会被取代?企业是否能跟得上?接着是商业竞争效率,杠杆用到适度。用小了,人家都快跑的时候,你就落后了。用大了,风向变了,你就爆了。另外,要管理好现金流。

同时,在持续发展中,去研究制度变革。不要往制度变革的坑里跳。比如说一些制度环境,经营环境不好的地方,你就别去了,这是我们能做的,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去考虑。

市场永远有机会。所谓悲观是建立在视野狭窄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灾变,对一些物种是一场灾难,但对另外的物种而言,就是机会。

做企业要告别平均数思维,不要老按平均数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创业没有示范,没有样板,它是带动、激励和感染,告别平均数思维,在创业最好的时代,努力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4.做周边生意

躲开巨量竞争,提供相对优质的服务,反而更有赢的机会。

5.商业发展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种是客观的需求,一种是发掘出来的,养成的,启发出来的需求。

6.不敢想的地方是未来。

内容、技术和体制,这三件事如果匹配得好,这种创新就可以成功。任何一件事都没有完美,只有满意。要做到大家都满意才好,那才算一个可以持续创新或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7.IP打造

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情绪和推理的叠加。

打造有生命力,商业价值的IP,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概念,形象。可以用在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等各种形式上。要几十年去一日地去呵护,丰满形象。

8.投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好的投资一定是超前的,是在投未来,投那种别人认为不确定而你认为确定的一个前途。在投资中能找到的确定性越多,赢面就越大,投资的可能性就越高。

天使投资阶段就是投人,看价值观,本性,愿景,人格,对使命和商业的理解,商业逻辑。

A轮后的融资,看数据、牌照、团队,看增长,看护城河和商业模式。

做投资的四种人:

一是对社会规律,财富分配规律,制度变迁规律,人性,历史,行业等有深刻洞见的人。

二是认为更重要的,是行业,赛道,技术,是投资分析这套技术以及商务条款的设计等。

三是靠特别的资源。

四是跟风。

要做第一第二类人。

9.电影发行和排片更重要

做一部电影需要资本,制作,发行,院线,电视与新媒体的再传播,以及电影文创周边的产品开发等等。可以在片尾字幕中看出端倪。

投资一部电影和组建一家新公司一样,按照出钱比例来分票房收入。

电影是很难做出准确的市场调研的一门生意,排片量决定收入。所以制片人比导演更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