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本该是举家欢乐、欢聚一堂的日子,但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正在远离家乡的南疆,守护着中国的南大门。
众所周知,越南这个东南亚小国,在南海以及中越边境地区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领土的觊觎,反而变本加厉地屡次骚扰我国边境,造成了我国边境地区的人民有家不能回,有泪无处垂的场景。
1987年1月7日,旧历腊八节这天,无数家庭正共度佳节。可在祖国的南疆,却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一群年轻的战士,为了守护祖国南大门,为了祖国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却正在勇往直前,勇敢地与越军战斗,此次战斗就是著名的黑豹行动,又称1.7战斗。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场黑豹行动。
黑豹行动背景
167号阵地位于那拉战区东南前沿,距156高地仅80米。高地的东侧是比较平缓的土坡,西面则是石头山峰,这个高地的地理位置对中越双方都非常重要,其左面是盘龙江,右前是小青山,紧挨着中国这边通往河内的公路。
167高地这个名字是昆明军区部队轮战时候的编号。兰州军区来到老山前线时,将其更名为425高地(后称425号阵地)。
425高地地势低洼,受到三面越军的直接监视与火力牵制,地形条件有利于越军。1985年之前,南京军区、济南军区的部队都曾攻下过这个高地。
不过,这个高地我们虽然能打下来,但要想守住,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在425高地附近几个高地都有越军常年把守,他们可以随时从高处向425高地集火,我军战士根本不能露头。
所以我军每次打下这座高地就是为了压制越军,顺便杀杀他们的威风,同时也是为了给我军增长士气。
到了1987年,驻守425高地的是越军318师14团的9营,狡猾顽固,感觉灵敏。
越军在425高地上设置了二十多个碉堡和坚固工事,还在存放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干粮,目的就是要守住425高地,对我军进行打击,压制我军的行动。
为此,昆明前线指挥部、集团军总司令,为了保持对越高压姿态,打击越军的士气,决心虎口拔牙,敲掉这颗钉子。随即制定了这次黑豹行动的计划。
艰难地战斗
1月6日,417团2营4连参加出击拔点任务的88名突击队员,开始分批进入计划指定地点,紧张地进行战前准备,等候开战。按作战计划,第一突击队抽调11名战士组成潜伏组,秘密潜入越军阵地,侦察地形和敌情。
等到总攻发起后,直接插向越军心脏所在的四号区,配合第二突击队,一举用奇袭的手段歼灭该高地的守敌。
6日凌晨4时30分,11名队员在突击队队长带领下出发。到了凌晨6时20分,这条仅95米的道路,突击队却是经过了一小时五十分的艰难爬行,终于秘密摸进至距425号高地越军主阵地仅十余米的东北侧猫耳洞中隐蔽潜伏,乘夜侦察敌情,担负警戒。这11名突击队员在狭小低矮的石缝中潜伏长达25个小时之久。
到了1月7日凌晨,第一突击队、第二突击队两个突击大队一起行动,乘着夜色向425高地开进。一直到突击队进入高地1号区时都没有被越军发现。
四连长立即作出战斗部署,部队原地待命,等待总攻发起。突然,越军开始没有目的的胡乱开炮。有三发炮弹正好落在潜伏区,战士郗文华当场牺牲。
战士董永安和李秋平被炮弹炸伤,身体负伤十几处。此时董永安距离敌军前沿阵地仅仅只有10余米,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依然坚持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身体却不受控制地颤抖。
其中一名士兵想要过去帮忙包扎,但被他用手势阻止,他把一支手榴弹的木塞咬到嘴里,用手抵住,另一只手却是深深地抓进了泥土里,他就这样牺牲了。
此次炮击中,刘秋平也身负重伤。可他根本没有给自己包扎,就好像根本感觉不到疼痛一样,只凭借着本能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总攻开始之后,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拖着机枪前进,他身后的血迹拖了60米之长。
到了早上7点钟,总攻开始。我军的炮火猛烈地向着敌人的阵地轰击。为了配合这次黑豹行动,炮兵部队紧急从其他地方调来了三百多门火炮。此时潜伏的突击队员等到炮火开始延伸,就勇猛地向着425高地发起了冲锋。战士马占福一马当先,摧毁了越军的一个碉堡,歼灭了三名敌军。
但他也被敌军的子弹击中,惨叫着翻到了一块大石之后。紧接着一枚榴弹片从他头皮飞过,疼得他直接昏了过去。
等到他醒过来后,并没有上担架,只是让卫生员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朝着越军的碉堡爬去,他将爆破筒投掷到了敌人的碉堡里,并且用身体牢牢堵住碉堡口,以免敌人把爆破筒再扔出来。
他大声呼喊着班长,随即和越军5名士兵同归于尽。马占福牺牲时才20岁。他来自青海,没怎么上过学。战前,大家都写了遗书,他不会写字就用录音机录下连着喊了26声的“娘”。
马占福
马占福牺牲后,班长王全友冲在了最前面,敌人两个碉堡里喷出了火舌,意图阻挡突击队的前进。王全有在大石头后面一边吸引火力,一边指挥两名战士从两侧包抄过去,将爆破筒扔进了敌人碉堡里面,轰的一声敌人的碉堡爆炸了,战士们冲上去高喊着要为马占福报仇。
突击队三班的班长马玉革在战士的掩护下,用两枚手榴弹和两个爆破筒端掉了越军7号屯兵洞,歼敌4人。此时他的右手和左腿都已经负伤,但他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扛着5公斤的炸药包,冲到越军的指挥所,和14名越军同归于尽。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军最终消灭了高地上的越军,占领了425高地。在此次战役中我军共歼灭越军199人,俘虏越军2人。我军牺牲28人,到战斗结束,我军只有8人自己走下了战场。
年纪尚轻,这群青年便用行动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或许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和平,我们之所以觉自己身在和平的国家,是因为有无数个像马占福一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他们可能是“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际”的刘步蟾,亦或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也可能是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每一个都如同夜空中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许多人并不理解英雄意味着什么,很多时候,英雄其实就是一面旗帜,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信念。一个民族如何长盛不衰,英雄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而像马占福,董永安这样的英雄更是我们这个人心浮躁,物质横流的社会中需要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