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教练---开启我的漫漫Coaching之路
2017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灰暗的一年。
某个郁闷的下午,在看到吴导无数次刷屏朋友圈的内容之后,我点开了一篇文章,看到最后,点开了那个“什么是教练”的小视频,虽然看完仍是一脸蒙圈,但是我还是主动在微信上和吴导攀谈起来,我说我有抑郁症,我想不通,然后她推荐我去上那个身体与教练的课程,我觉得我身体特别不协调,就像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的,就没去。
过了几周,有一天吴导在微信上问我:最近感觉怎么样?我推荐给你的课,你去了吗?我如实回答。然后她把淑媛的微信推给我,再次强烈推荐让我去体验一下深圳的课程,刚好是M2,直到开课的前两个小时我才确定下要去听这节课。具体的这节课到底对我有没有影响我已不记得,我也没有很强烈的感受。就是觉得自己个傻子一样,机械的听课,木讷的回应,更是时常走神,小组教练雅倩各种鼓励问询也没有提起我的半分兴趣,分享感受时更是脑子一片空白,我觉得无聊极了。
课程结束后,淑媛还专门找我聊了一次,那次聊了三个多小时,我特别感谢她对我的关心和理解,倾听和引导。虽然在那时我并不知道教练是否能够帮到我,但是我还是报了全套课程,因为我做了一个假设,假使这套课程没有帮到我,但是我可以努力把这个教练技术作为我的职业呀,如果能帮到我,那我岂不是赚了,而这正是我想要的45岁以后的职业方式。
以下是华丽丽的分隔线,原谅我絮絮叨叨的铺垫了这么多,因为我实在希望能把故事的前因后果,前世今生交代清楚。
在PCP20班开课时,刚好赶上我的港大课程还没结束,所以我提前去了北京班补课,这是一次超级难忘的旅程,我遇见了一群超级优秀的小伙伴。
一年前我刚接触教练时,就知道这句“教练,是不断向内探索的旅程”。但我一直在思考这句,什么是向内探索?如何向内探索?内外的界限在哪里?直到这次M1结束,我好像有了一知半解,因为我终于知道自己不知道了。
所谓的改变,重塑,无非是由无知无觉向有知有觉的一个进化,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难,可能会很痛,但是因为痛才会思变,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就像当晚的大师教练课,虽然吴导说我是有知无觉的人,但是如何通过建立信任,让我有被教练的意愿,然后实现往正知知觉的路上精进的目标,这才是整个教练过程的核心。
看似简单的CDCA步骤,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有力的问题,如何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的盲点,这都需要我慢慢的一步一步去探索。
有时候,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上到第二天的时候,我突然有个很重要的发现:我可能不适合做教练,我现在在这里坐着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于是我就开始变得焦虑和不耐烦。小组教练刘珊好像发现了什么,她开始关注我(其实第一天她已经在关注我了),与我交流,问我为什么同组小伙伴黄龙刚开始也是觉得我特别“冷”,不好相处,小组教练时我向他提问题的时候,他都不太认真的回答,后来我跟他们说:我做不了教练,你们一直在说看人之大,而我一直在看人之小,而且我一直在带着批判的眼光和抗拒的思维,我根本做不到你们说的看人之大,我一直在挑刺。
她特别耐心的听我说,然后和我沟通,希望我能感受到自己现状的根源所在,感动的是她说她一直觉得我是一个特别power的人,不应该是现在这种状态,不应该是悲观的,特别希望我能调整回来。
直到发现我仍然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她才决定跟吴导发信息,希望晚上的大师教练能关注我一下,我当时觉得如果她这么推我,我仍然不行动的话,就太辜负她了。所以,当即表示我晚上会举手,并且为了让吴导能够关注到我,我会选择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教练主题。
当时吴导要求大家站队的时候,我意外听到另外一个小组教练跟刘珊说,你可以选别的组,你这个组你随时可以交流的。她说:不要,我今晚是有使命的。这句话我将记一辈子,我会感恩一生。她会把把我拉回正念当成自己的使命,我觉得她是最优秀的教练。
是她让我看到了教练的可能性,教练存在的意义,也许教练就是带着使命,来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特殊的缘份,如果不是去年吴导的“回访”,如果不是淑媛的耐心,如果不是刘珊的使命,如果不是我看到每一个小组教练都是面带笑容,温暖和煦,耐心倾听,我想我不会走进拓思的课堂,不会这么快的融入,这么笃定的想要坚持下去,坚持成为一个好教练。
所谓“修己达人”,先做好自己,才能影响别人,帮助别人,所以我会努力学会“与自己和解”,减少干扰源,提高认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风雨兼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