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隋朝大将,隋末割据岭南,见好就收归顺唐朝,一门富贵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其中以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这三支义军最为强大,但当时他们都活动在中原一带,而岭南这个由五岭阻隔的百越之地,因山高岭峻的阻隔,“山高皇帝远”,中原王朝在这里的管控力较弱,恰逢隋末社会动荡,朝廷对此地更是鞭长莫及,此时便有人新生割据的念头,此人便是隋朝左武卫大将军,冯盎。

      冯盎虽然占据岭南,但并没有像秦末赵佗一样割据岭南,称王一方,公然和汉朝对立。而是放下心来治理岭南等待中原王朝的招安。

冯盎

       冯盎少年时很有谋略,英勇善战。不久冯盎便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县的县令。虽然仕途起步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是就当时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官二代果然与众不同。

       开皇十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广州。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其孙子冯暄(冯盎之兄)率军救援广州,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冼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率军进至南海,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广州守将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广州得以保全。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后来跟随隋炀帝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吧,冯盎发迹的时候到来了,义宁二年,冯盎在左武卫大将军任上当的好好的突然传来隋炀帝在江都被缢弑,冯盎为自保连夜赶回岭南,集聚民众,自任首领,不久便在岭南统率部众五万人。

       唐朝武德三年,广州、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杀死原隋朝官吏,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冯盎率军打败他们。不久,洗宝彻的侄子沈智臣重新在新州集聚军众,自称首领,与冯盎对抗。冯盎率军进讨,两军刚交锋,冯盎就脱下头盔大声喊道:“你们认识我吗?”敌方军众大多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反叛者的队伍因而溃散。冯盎活捉洗宝彻、洗智臣等人,于是占据广州、苍梧、朱崖的地盘,自称总管。

       这时候,有人劝冯盎说:“隋朝已是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唐王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明公攻克平定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汉代赵佗的九郡能相比?现今名份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

      而冯盎却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之后冯盎因治理有方,岭南局势稳定,成为南方难得的安宁之地。

      武德五年,冯盎见中原大势已成定局,见好就收接受唐朝名将领李靖的檄文,率领部属归顺唐朝。被封吴国公,儿子被任为一方刺史。贞观二十年,冯盎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