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
系统正见:《习主席:论农村文化建设》《家道传承》《次第花开》。
发心:做一名基本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
正见:正己化人。
感悟: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关于年的来历,其实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人类的聚集地来一次,年会吞食牲畜伤害人们,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称为一年,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亮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将红纸贴在门前,用火烧竹子来驱赶年。之后这个风俗就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年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子能感受到过年氛围的,大概从腊八节的一碗腊八粥就开始了,喝完腊八粥,爸爸妈妈就开始陆陆续续地置办年货,为孩子们买新衣服了。一旦过了农历二十三,过年的渴望逐日增强,就更是一天天地掰着手指计算着年的到来。因为过年不光可以吃好的,喝好的,还可以穿新衣,尽情的和小伙伴们玩耍。最主要的是还会收到压岁钱。这对那时候生活在贫困农村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种诱惑。
现在,年龄大了,每天只想安安静静地生活,就越来越害怕过年,害怕过年的繁琐与热闹。真正感受到过年的气氛,是从贴对联和吃年夜饭才开始的。去年春节的时候,和爱人去地里挖荠菜,焯水后冻在了冰箱里,一年过去了,荠菜还是翠绿翠绿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野菜清香,家里人都吃素,所以今年的年夜饭没有大鱼大肉,包上一锅独特的荠菜鸡蛋饺子,一家人却吃的简单快乐!
刚吃过年夜饭,大家的祝福短信就接连不断地响起来,过了一会儿,接到女儿和儿子的视频,孩子们大了,也越来越能体会到长辈的辛苦,所以这几年的春节,不是我们给孩子发压岁钱,反而是孩子们给我和爱人发红包。女儿在群里一连发了四五个红包,催着我们赶紧去领,儿子看了,也不甘示弱,马上给转了三千六百六十六元的红包,去年的春节,儿子给他的爷爷奶奶也转了一个三千元的大红包。孩子们自己省吃俭用,但在长辈面前却毫不吝啬。我想他们小小的善心,就为他们的人生种了一个大大的福报吧。
今年春节,连农村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前几天,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放了一挂鞭炮,竟然被拘留五天,罚款两千元。吃饭的时候,公公说:“别人胆大,让人家放鞭炮,咱也不举报。咱们胆小,今年要坚决响应国家的号召,一个炮也不能放。”早上起床发现,尽管从凌晨开始,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但这条街上,不光我们家没有放鞭炮,整条街道所有人家都没有放鞭炮,看来,大家的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呢,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用实际行动还子孙们一个碧水蓝天。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仪式——祭祀开始了,在除夕夜的晚上,婆婆已经准备好了祭祀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公公开上车,先辗转于村子里的各个有佛像的地方烧香祭拜。然后在家里的每个神像及祖宗牌位前恭恭敬敬的摆上祭品,祈求祖先及佛菩萨护佑这一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最后带上祭品,我们和婆婆一起,到憩鹤山的大殿里烧香礼拜。尽管疫情当前,但人们拜佛的热情丝毫不减,一路上,放眼望去,去祭拜的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大家扶老携幼,悠闲自在,大殿里烟雾缭绕,人头攒动,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新年的第一天无不虔诚的祈愿,祈愿生活幸福美满,家人健康平安。《论语》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其实就是表达人们对世间万物的敬畏与感恩,是人们恭敬心的真实体现。
虽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生活方式在改变,但不变的永远是人间的亲情,是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