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主题】:放缓情绪,请求解释
【片段来源】:《沟通的艺术》
【R:阅读原文】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的关上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么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y:沟通里面,当我们无法通过外界方法来了解对方的行为,质问又不可取时,这时候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what:既能维护对方的面子,又能表达谦恭的态度,无疑‘知觉检核’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how: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如: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
我们需要通过对方的行为,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可你的第一印象未必是准确的,需要通过对方的反馈来确认与合作,用一种不具有威胁性的语言指出他们的行为方式。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如:“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过度直接的表达想法,就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心理,所以我们要运用我们的真诚来表述内心的感想,而非是责问的语句。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如: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既没有马上下结论,也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和缓的态度,不易激发矛盾,也给了双方一个彼此协作的机会。
where:它不是一个处处可用的机械公式,有时一句澄清或者行为和澄清也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避免他把你的语言当成正当防卫的工具,处处提防。它适用于有话直说的人群,所以要考虑地方特色,文化习惯,避免用错方式。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记得是前几个月吧,上班时,一个平时性格比较咋咋呼呼的同事这天从来后就一直拉着个脸,话该说说,工作该做做,就是不苟言笑的样子,我就问了句:今天咋了,不高兴啊,结果她回了句:没事啊,挺好的,继续该干啥干啥,那时就觉得很尴尬,热脸贴了个冷屁股,然后,那天除了工作就没怎么聊额外的话题。
反思:我过于自以为是了,以为是关心的语句,结果却惹来对方的反弹,如果采用知觉检核法,我看你今天有点不高兴啊(行为),是家里有什么事?(诠释1)还是心烦啊(诠释2),说出来是不是会好点(澄清),这样她会不会就不至于反弹。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通过知觉检核法与领导沟通明天的PPT修改后问题。
行动:
背景:晚会的PPT我已改过4版了,每次修改完毕都打回重做,今晚刚改完最后一版,按照惯性,明天上班应该还会需要改动。
1,行为。领导,我看你一直紧缩眉头,是不是这次PPT还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2,诠释。是图片选择的不准确,定位不好还是内容有哪里不到位的地方。
3,请求澄清。我想知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动,这样也能看起来更完善一些。
争取明天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不再反复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