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以前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长大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人是一瞬间长大的。时光,从来就不是慢慢来的。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远方应该是充满诗意和浪漫的,等到了远方才发现:只有寂寞在等你。
那年,我高考失利,一心想逃离那个熟悉的地方,逃离那些熟悉的人,当我终于得以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时,寂寞就如洪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我。我想哭,却找不到哭泣的理由。在打电话给爸妈时,拼命咬住嘴唇,装作高兴的样子,努力向父母描绘自己精彩的大学生活,但那些不过都是自己的杜撰。现实是,我的大学生活一塌糊涂。
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不需要什么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又因为在老师面前都是一副温顺的样子,所以也很讨老师喜欢。那时候,仿佛自己不需要做什么,就能得到很多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当高考失利时,我的世界轰然倒塌。在去与留之中,我选择了去。是的,我承认我懦弱,我害怕自己再一次失败,我害怕已不再是“别人家的孩子”的自己禁不住留下来的巨大压力。
我以为进了一所不是很好的大学,自己就能继续当“别人家的孩子”,但现实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耳光。到了大学,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以前所呆的地方,不过是大大世界中小小的一隅,在那里面,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是有限的,当我走出来后,我发现这世界上从来都不乏优秀者。而我,从来就不是优秀者,至少不是这个世界的优秀者。
你也许永远不会体会到一个原来顺风顺水的的,一个原来受尽宠爱的人,一个原来本是焦点的人,一个原来总是成绩优秀的人...到了大学,什么都不是的感觉是多么的绝望。甚至,自己差不多成了最差劲的那个,再也没有路人为自己鼓掌,而且无论是社团还是在学习上,自己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明明是想努力去做好,却总是差强人意。这种仿佛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让我无数次在深夜难眠。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所有的好运都在前十几年用完了,所以我今后的人生只能在阴沟里爬行?
但即使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总有人仰望天空。而我,想要做那个仰望天空的人。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失落、失望、彷徨,我看不到自己脚下的路,所以我只能白天把自己献给手机,而夜晚则因白天的虚度而难以入眠。我想起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想到他们终年因“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日益弯曲的腰肢日益枯黄的面容,想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我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堕落。我想着,人总得学着去改变些什么吧。
但想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绝不是一米两米。第二天,我照样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毕竟手机的诱惑那么大,绝不是你轻易就能放弃的。直到那个女孩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她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女孩儿,看起来文文静静的,总是不慌不忙地做自己的事,意外的是她竟将每件事都做得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成了朋友。随着彼此的加深,我对她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惊叹。她总是早睡早起,每天8点起来,然后吃饭去图书馆,做作业,看书;而我,总是晚睡晚起,如果早上没课的话,我会一觉睡到中午。她晚上12点前必睡觉,而我到12点都异常兴奋;她几乎出行不带手机,而我没有手机几乎不出行...总之,我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她得生活有滋有味,而我的生活一塌糊涂。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是你改变环境,就是环境改变你”,所幸,她没有被我改变,而我被她改变。
此刻的我,正坐在图书室写下这篇文,这是一年前的我,绝对不敢想象的。因为以前自己不需要努力,也能有不错的成绩,而现在,即使自己努力也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我也不会变得太气馁,因为我只是想让自己变得好一点,而不至于差别人太远。这让我突然想起高中好友写的一篇文,里面的主人公总是一个人,一盏灯,走过了高中三年。那时候,自己很不能理解,明明知道努力没有结果,为什么还是会奋不顾身?现在自己也变成了朋友文中的那个人,一个人,一盏灯,慢慢艰难的行走着,就算努力没有结果,也不舍得放弃。正如在《匆匆那年》里面苏凯问赵烨的那句:“努力和遗憾,你会选择什么?”也许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不会遗憾。
现在的我,有时间会和那女孩去图书馆,会给高中的好友写信,有时会去跑跑步,不再依赖手机,不再沉溺游戏,会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晚上不会再失眠...当然,我也没有变得有多好,只不过是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罢了。既然自己没有别人那样的天分,那么自己就只能用一倍努力,两倍努力...甚至是十倍努力,来填补先天上的差异了。
有人说,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因为自己有太多的时间,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把握它们,不能给自己找一些事做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迷失其中,当你醒悟过来时,就只剩下泪水与悔恨了。要么,你变得更好;要么,你变得更差。大学,只有这两条路可走。而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我很感谢我的大学,是她让一个曾经不会奔跑的孩子学会了奔跑,也许目前就算她跑也没别人走得快,但她始终相信着,总有一天她会追上的。就像夸父,最终还是追上了太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