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发现,四岁左右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向大人告状的事情,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都相对薄弱,所以经常告状算是他们的一种沟通方式。
大人对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并及时予以处理。
案例:
周女士说,4岁多的女儿美美最近特别喜欢告状,而且都是为了一点小事。有一次,周女士带美美坐公交车,旁边座位上有位先生带着和女儿差不多的小女孩。多多观察了对方一会儿,立即大声对周女士说:“妈妈,你说过小孩子不能涂指甲油的。你看,那个小朋友涂指甲油了!”这话虽然有道理,可多多不分场合地说出来,让周女士感到很尴尬。
据幼儿园老师反映,美美在幼儿园也是如此,发现小朋友稍微做了一点不对的事情,就马上跑到老师面前告状:“老师,他乱扔东西。”“老师,他欺负别的小朋友。”老师还没反应过来,她就已经跑开了,好像她告状不是为了让老师惩罚别人,只是想让老师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对于女儿的告状行为,周女士表示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爱告状的原因
1、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
3、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4、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5、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6、嫉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了解了孩子爱告状的原因之后,是不是让你对孩子的告状表现理解得更清晰了呢?这也是提醒着我们对于孩子的告状也要认真对待,不能随意敷衍,这往往会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孩子的机会。
父母应对引导之策
1
认真倾听
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斥责,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说不清楚,大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2
了解事实,理性处理
在了解事实后,大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孩子判断得对,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反之,则指正孩子的错误。同时还要温和的提醒孩子:“小朋友确实不对,你也应该避免类似的行为。”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当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当父母的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如果换成是你,你会……?”“你想……”“如果你没有得到……会怎么办呢?”
4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无法解决的矛盾,父母应引导孩子思考对策,启发孩子找到方法。如果孩子真的无法想到解决方法,可以给孩子提供参考意见,然后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交流和表达,尽管他们有时候告状的行为不符合大人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而不是生硬地评价是非,无论如何,让孩子感到被重视、体验到快乐很重要,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经过合适的疏导,他们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