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背后,一定是有需求没被满足。
在践行了这么久的亲子时间管理和家庭教育后,和女儿在相处的过程中,还是时不时会抓狂。虽然现在已经收敛很多了,面对她的拖拉,小磨蹭,有时候会觉得心烦,不过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可以控制住。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孩子,她就是一个孩子,不是成年人,我不能用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她。
昨晚下了班,已经很晚了。回到家已经21:40分,我进门的时候,眼前的一副场景当下就让自己心觉不爽。奶奶和女儿在看电视,女儿一边看电视一边夹豆子。看到这场景,我啼笑皆非。只因为中午我摆了一碗混杂的红豆和绿豆,我说乐乐的专注力不好 ,要用夹豆子来锻炼专注力。没想到晚上等我回家,奶奶竟然让她边看电视边夹豆子。我真是哭笑不得。
奶奶一脸歉然地,继而辩解,我不知道夹豆子不能看电视,她自己要看的,我已经催她做作业了,不听我的,怪我啊?
我瞬间被点燃了。那孩子不去写作业也就罢了,为何还要陪同她一起看将近两小时的电视,今天周四啊!又不是周末!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就罢了,难道大人都不知道时间吗?
一时间,我就像启动了喷火模式。呼吸都变粗了,我知道当下那一刻,我要是能看到自己的表情的话,一定像一条喷火龙,呲呲地吐着火焰。让人望而生畏,唯恐避之不及。
女儿见我这么生气,脸上一副做错了事的表情,立刻走到书桌面前,打开作业本开始写。
本来每天都有上托管班的,在托管班她都不能每次保证完成作业,我估计剩下的也不多了,只不过,我今天的计划是,作业写完了,回家检查完作业后,我给她补补数学,前几天检查作业数错得太多了。
结果,她非得要拖到晚上十点才开始做剩下的作业。
她在书桌面前坐下,看到了早上我给她的新笔和新橡皮,还有留言。
今天早上,我挂念着孩子的黑笔和橡皮擦都没有了,送完孩子后,就去文具店帮她买了学习用具。还写了一张爱的字条的留言。
我原意是让女儿感受到妈妈的爱,激励她学习。然而想象虽然美好,现实终究是骨感的。她在桌子面前倒腾了一会儿,我逼着自己尽量不去看她在做什么,否则我怕自己又控制不住火气。
我开始每日例行的泡脚,要做睡前准备工作了。
她拿着一个餐巾纸包裹的东西走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说:“妈咪,我送你一个礼物。”这是她一贯的示好方式,每当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时让我生气时,她就想送礼物给我,以此让我消气。
如果是在平时,我一定会感动地抱她在怀,夸张地说:“谢谢女儿!有你真幸福”。虽然有时候是外面捡来的一朵花,有时候是一个她觉得很喜欢的徽章,有时候是一个她自己做的手工折纸。
这次我实在是气过头了,我没有接受她的礼物,而是问她:“你为什么要送我礼物,我还没有消气呢!”言下之意,我现在还不想那么快原谅你。
我一直努力地压住自己的火气,希望不再喷火,不再用苛责的语气去和她沟通。
她转过身,失落地把纸巾包裹着的东西放在她书桌上。开始写作业。没一会儿就写完了。写完了,她就坐在那里看着我,小声地说:“我做完了。”
我朝她大声叫喊:“把作业拿过来给我检查!”
她异常乖顺地把作业翻开,依次把作业记录本,数学,语文摆到我面前检查。我一看今天数学做得还好,就是前几天做的小状元错题到现在都还没有改正。
我心里的不满情绪又升了起来,忍不住又启动数落的模式了:“你看看你,前天错的数学题要你改正还没改,妈妈不是跟你说过,错了的题目一定要订正吗?你到底是不会还是没想过要订正?”
她说不会。
我一看时间已经22:30了,只来得及和她讲解一道应用题。
坐在桌子旁,我开始给她讲解。她一边听着,一边开始打哈欠。讲了两遍才说知道了,我看她那困倦的样子,也是一知半解的模样,心里那个滋味啊,不知如何表达。
时间太晚了,改完作业后,在作业记录本上签上家长的名字。让她洗洗赶紧去睡觉了。
后来,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嘴上说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为何孩子没做好的时候,我却总是条件反射一样忍不住怒火呢!
按照我当晚的表现,女儿的理解应该会是,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没写作业很生气。为了让妈妈不生气,我应该把作业完成。
这样最后的结果变成了,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而写作业。而不是我心目中内心的驱动力,为了掌握课堂知识而作温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