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雨下得人没有多少精神,好在上午饭后睡了一会儿,中午虽然没有午睡,也足够了。
上午接到社区电话,让明天上午八点到九点五十去万凯大厦打疫苗。这是第二针,第一针是中心校通知打的,第二针不知道怎么换成社区通知,不管那么多,明天去就是了。
今天左上板牙还是松动加上稍稍的疼痛,下牙一顶就能感觉到,不顶没事,一顶,说疼吧又不太疼,感觉还挺舒服的,所以没事时,还挺喜欢用下牙磕上牙的,有时候还用手去掰掰上牙,把它左右摇晃一下,牙根是有点松动的,不知道这么多天,少说二十天左右了吧,好好停停,疼疼好好,说是火牙吧,咱天天西洋参,西瓜,金银花露,葛粉,还少吃辛辣,都这样了,还能有火?如果说是心火,那就没办法了,毕竟这是娘肚子里就有的,难以去掉,就是俗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年,急脾气改了一些,随着年龄增长,火脾气也改了很多,但内心焦躁似乎完全没有改掉。有时候,仔细沉思,这东西似乎还不仅仅与本性有关,与社会大环境与责任心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就像经常听人聊天时说的,原来吧,家里存个一千两千块钱,觉得挺幸福,挺踏实,现在吧,就是给你个一两百万,你也觉得不踏实,也没多少幸福感。经常想,这是为什么呢?也听过不少人聊到这个,他们说,原来吧,物价稳定,日子稳定,有一分钱存在银行里那就是个钱,保值;现在吧,物价涨涨涨,不稳定,手中的钱放在银行里贬值,心里不踏实,缺少安全感,幸福指数能好到哪儿去?
确实是这样的,就拿买房子来说吧,二十年前,十万元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十年前三十万可以买一套房子,去年我们买一套房子将近一百万,还不大。住房是大事,年轻人压力大,买房、结婚需要花钱,婚后生孩子养孩子都得花钱,这一算哪个不亚历山大?真是活不起。
有时候想一想吧,干嘛要过那么好的生活,不能降低要求吗,人家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怎么过来的?那时候的人饱一餐饿一顿的不也过来了?现在的人为啥不能过了?这样的话看起来有理,仔细一想再看看身边的人,你还真的没法那样了!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你不能独自一个人离开社会大环境另搞一套,譬如说,就生养小孩给孩子喂奶一事来说,原来断奶的时候大多数有米糊和米汤吃就不错了,现在你还能再在家里熬粥喝米汤吗?那时候的孩子用布片撕成一条条的做尿布,现在你还能这样吗?那时候大人一忙起来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爬,大人回来的时候孩子小手啃泥巴很正常,现在你还能这样带孩子吗?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潮流变了,带孩子的理念也变了,甚至生孩子的想法也变了。只不过有些变好了,有些不见得是变好了。原来的孩子皮实,现在的孩子娇气;原来人与人热情互助的多,现在从孩子一出生,大人就给孩子灌输,提防陌生人,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不少。“原来”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却又让我们跟不上它的步伐,能不让人上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