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见名知意,斐波那契数列,就是数列,它的规则是这样定义的,前两个数是0和1,之后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换句话说,该数列的第n个数字是前面两个数字之和(即第n-1个和第n-2个数字之和)。
下面这组数列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0,1,1,2,3,5,8,13,21,34,55,89,144,233.......
2.程序实现(基于Java)
现在要求输入一个正整数 n ,请你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 n 项。
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方式有很多,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算法:
第一种:递归法
递归法就是不断地调用自己,直到计算出第n项的斐波那契数,程序实现如下:
public static int fibonacci(int n){
// 第一个数是0
if(n==1){
return 0;
}
// 第二个数是1
if (n==2){
return 1;
}else {
// 第三项开始为前两项数字之和。
return fibonacci(n-2) + fibonacci(n-1);
}
}
递归方法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分别是O(2^n)与O(n),这是因为需要进行两次递归计算,递归的深度是n。
同时递归方式会在栈中保存所有的递归调用,空间复杂度是O(n)。
这种方式时间复杂度是指数级别的增长,性能会随着n增大逐渐下降,还可能会导致堆栈溢出等问题,实际并不会去选择应用递归这种方式。
第二种:记忆化递归
记忆化递归方法是对上述的普通递归方式的优化,原理是将每次算出的前两个数先保存起来然后直接使用即可,不用太多进行重复的递归计算。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fibonacciTwo(int n){
// 定义一个为n的数组
int[] memo = new int[n];
// 将数组中的每一项全部设为-1
Arrays.fill(memo,-1);
// 第一个数是0
if(n==1){
return 0;
// 第二个数是0
}else if(n==2){
return 1;
// 数组中的第n-1项目不为-1,直接返回,因为数组下标从0开始
}else if(memo[n-1]!=-1){
return memo[n-1];
}else{
// 不为-1的话需要计算。
memo[n-1] = fibonacciTwo(n-1) + fibonacciTwo(n-2);
return memo[n-1];
}
}
解答思路,使用一个数组,斐波那契数列有多长我们就用多长的数组,然后将数组中的每个值都设置为一个统一标志-1。
我们将计算过的第n项值存入数组中,如果数组中的这一项值为-1.则存储,不是-1表示已经计算过直接返回即可。
由于在数组中已经存储了计算过的斐波那契数,无需重复计算,它的时间与空间复杂度都是O(n)。
第三种:迭代法
迭代法很容易的实现斐波那契数,循环计算第三项之后的每一项的值,每次将第一个与第二个值进行相加得到下一个值之后,同时更新第一个与第二个的值。
public static int fibonacciThree(int n) {
// 第一个数字
if (n == 1) {
return 0;
}
// 第二个数字
if (n == 2) {
return 1;
}
int first = 0;
int second = 1;
int next = 0;
// 从 第三项开始加
for (int i = 2; i < n; i++) {
// 先计算出第n项
next = first + second;
// 将第n-1项变为第n-2项
first = second;
// 然后将第n项变为第n-1项
second = next;
}
// 返回第n项
return next;
此算法的时间与空间复杂度分别是O(n)与O(1)。
上面三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
---|---|---|
递归法 | O(2^n) | O(n) |
记忆化递归 | O(n) | O(n) |
迭代法 | O(n) | 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