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上官仪,字游韶,唐陕州陕县人(今属河南)。贞观进士,曾任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麟德时获罪下狱死。其诗文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
本诗为上官仪在高宗朝任宰相时,在东都洛阳于早朝途中作成。唐代立国之初,百官早朝并没有院落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依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天津桥入夜落锁,断绝交通,直至天明才开锁放行。放行前,百官均在洛堤上磴口,宰相便是他们的领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带领满朝文武上朝的路上,经过洛堤,他的心境应该是复杂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辛勤感和荣誉感并存吧。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这两句写天还未明,群臣早已收拾完毕等候上朝,清朗的月光相伴,诗人的兴致比平时更高。“广川流”指洛水,“长洲”指洛堤。“广”和“长”一方面体现出城门外作为护城河的洛水和必经之路洛堤的宽阔、衬托皇宫的威严;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在吟咏此诗时,心胸豪迈,兴致盎然。“脉脉”二字出自《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有人也认为,诗人是借男女之意喻君臣之义,暗示诗人与皇帝之间君君臣臣,相互信任。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依托朗月写景,月色、秋风都是实景,而“鹊飞”、“蝉噪”则比较出人意料,秋风已起,何来蝉鸣?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思慕贤才所作。按照上官仪的地位,或许在洛堤上,一阵秋风吹过,抬头看皎洁的月色,他的心境与曹操相同、想通——“鹊飞山月曙”不仅仅是写景,也是抒怀,抒发宰相精忠报国,任贤举能,执政治世的情怀。
上官仪曾把唐诗对仗的规律总结为“六对”“八对”。“鹊飞山月曙”二句对仗极为工整,有人评价为“洛堤晓行,风景如画”,也有人说它“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措辞用字精纯自然,意境渺远深邃,不失为唐诗中的上乘佳句。
史料记载,上官仪容貌昳丽,公元七世纪时的那个清晨,月光下的洛水之滨,他带领身后百官按辔徐行于洛堤之上,高声吟咏,收放自如,如入化境,引得百官翘首望之,欣羡不已。每每读至,诗人所见仿佛若我所见,洛水侧畔美景均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