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提及抗日战争,不得不提被毛主席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河北保定。时至今日,仍有“华北抗战看保定”之说。
翻开史书不难发现,这个关于保定抗战地位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正是这在片土地上,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次大会战,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化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游击战法,地道战的故事流传至今。保定还涌现出了狼牙山五壮士、少年英雄王二小等革命英烈,更是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凋谢地。至于以白洋淀为背景的抗战题材电影《小兵张嘎》和同名电视连续剧,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应该说,保定的名气很大,甚至比河北省会石家庄还要有名。
原本,保定就是人文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且不论这里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所在地,也不谈清王朝在此设置直隶总督府,仅是新中国建立前后,保定就两度成为河北省会。时至今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教育机构,仍以其响亮的名称彰显着保定曾经耀眼夺目的重要地位。
第一次去保定,大概是2016年5中旬。想来是运气差,抑或当地气候环境原本比较恶劣,从石家庄乘坐高铁抵达保定东站那天,天空一片灰蒙,空气中飘荡着比石家庄还要浓烈的烟尘味。此种背景下的保定城,看起来显得格外老旧。
当然也有亮点。比如建在郊区的保定东站,站台的通透效果极好,放眼往两边望去,一边是绿意盎然的田野,一边是方兴未艾的城市,无需耗费更多心神,便可同时领略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致。
看得出来,保定市政建设的欠账较多,应该是四线城市的水准或更低。以我曾经三次前往晨跑的竞秀公园为例,园内规划极其混乱,宽窄不一、硬化不全的道路堪比蜘蛛网,给人一种无处下脚的感觉。
想来是离首都北京和省会石家庄太近,资源和人才都往外流,保定这些年错过了多次腾飞机会。如今,曾经归保定管辖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雄安新区,已经驶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这对拥有25个县市区、人口过千万的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机遇还是挑战?抓住了就是则锦上添花、一日千里,抓不住则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借成立雄安新区的东风,近年来深受发展困扰的保定人民看到了中兴的曙光,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房价一路飙升,大有赶超省会石家庄之势。新雄安,老保定,值得期待!
不过实话实说,头两次到保定,我最期待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一直想去而没成行的白洋淀、野三坡和名气越来越响的京西百渡旅游度假区。尤其是白洋淀的迤逦风光,一直让我魂牵梦绕。
除了风景名胜,保定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有冀中平原的传统小吃驴肉火烧。这种发源于保定的特色小吃,尊崇“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做法类似于西安肉夹馍,但用料和工艺更为讲究,口感既香又浓,是我等肉食爱好者的最爱。
后来,多次到保定,驴肉火烧吃了N次,也去了雄安新区、逛了白洋淀,还去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要数极具标签意义的直隶总督署。对像我这种喜欢探寻历史文化根源的人而言,保存完整的直隶总督署显然更有吸引力。
某种意义上,直隶总督署算得上保定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与这座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密切相关。
此署原建筑始建于元代,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雍正八年经大规模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系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在清代,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比较有名的包括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直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才废止。民国年间,这里曾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系保定市名气最大的历史建筑群。
所谓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直隶总督逐步发展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历来由朝廷重臣担任。这一点,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2017年5月12日草于河北保定,2021年10月11日晨完善于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