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任何旅行都多多少少有一个类似主题的东西。去四国时每天拼死拼活吃乌冬面,在新则大白天起就大喝特喝香醇爽口的清酒,去北海道的目的在于看数量尽可能多的羊群,横穿美国大陆是为了吃数不胜数的薄煎饼(我就是想狠狠吃一回那玩意儿),在托斯卡纳和纳帕谷是往胃袋里灌进量大得足以使人生观发生变化的美味葡萄酒,而在德国和中国,不知何故竟转动物园转个没完。
由于这个原因,尽管文章篇幅不长(即使再加进两篇也没多长),但我还是决定只稍作修补,连照片一起弄成“散发威士忌味儿的旅游小书”。我也作出了努力,争取把我在旅途中品尝到的各具特色的威士忌的风味,其令人意犹未尽的口感以及在那里认识的“沁入威士忌”的人们的印象完整地转换成文字形式。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就不必费此操办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您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居住在语言终究是语言、也只能是语言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将所有事物置换成另一种不带酒意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我们只能生活在这一局限性之中。不过也有例外------我们的语言有时会在稍纵即逝的幸福瞬间变成威士忌,而我们------至少我------总是梦见那一瞬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有本书上这样写道:翻译过来就是:“提起艾莱和威士忌,就像说苏格兰和水那样容易一起脱口而出。”另一本书上写道:“对于嗜好艾莱威士忌的狂热酒迷来说,提起艾莱的纯麦芽威士忌,就像遇上教祖难得的神谕一样。”
不过从经验来说,我觉得酒这东西------无论什么酒-----还是在产地喝最够味儿,距产地越近越好。葡萄酒自不用说,日本酒也是如此,甚至啤酒也不例外。而距产地越远,酒赖以成立的什么就好像一点点变得淡薄了,如人们常说的“好酒不远行。”大概运输和气候的变化会使味道有所改变,也可能失去了作为日常实感形成的饮酒习惯,酒的口感会发生微妙的、大约是心理上的变异。
在东京的酒吧里喝纯麦芽威士忌。我常去的酒吧里摆着一排旧瓶纯麦芽威士忌,喜欢喝什么就可以拿起什么,的确是难得的享受。如今只要望着不常见的瓶子标签都会心情愉快。不过,喝的时候我总是想起那座爱尔兰小岛的风光。对我来说,纯麦芽威士忌的味道同那风光已经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了。海面上吹来的强风撩起一片绿意,奔上徐缓的山坡。火炉里,泥炭发出柔和的橘红色的光。家家户户色彩艳丽的房顶上分别蹲有一只白色的海鸥。酒通过同风光的结合,在我身上活生生地焕发出了其本来的香醇。
爱尔兰酒也一样。每次在什么地方喝起杰姆逊和特拉莫尔露,我都会想起那座爱尔兰小镇上各式各样的酒馆。那里融洽的气氛和人们的面影在脑海中复苏过来,威士忌在我手中静静地露出笑容。
于是我再次感到旅行是多么美好。旅行带给我们只能留在心里的、因而比什么都宝贵的东西,带给我们即使当时觉察不到,但事后也会领悟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还有谁会旅什么行吧!
读后感:
酒文化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给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仅这个名字,就让人遐想连篇,对像我这样的普通百姓,如果语言是一种酒的话,那该有多美妙。我们可以更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时候,会不会有人对我们的的体会感同身受呢?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达,酒的酿造也实现了机器化,而在世界的某些地区,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酿造方式,不为利益,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快乐。村上旅行中的乐趣显而易见,到任何地方都不会感到无聊,心中充满对世界的美好向往,眼里看到的也尽是美好。幸福生活的诀窍大抵如此吧!村上写写的是旅行中喝酒的乐趣,细细读来处处都是生活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也好,写作也罢,不是发自真心的热爱,有几个人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几十年呢?热爱音乐,村上的书名因音乐而起,创作的灵感也是音乐所激发,甚至就连跑个步,也跑出了人生的要义来。旅行更是不在话下。这样的人生该是有多充实和丰富啊!
成不了村上那样的人,也要向他一样热爱美酒,热爱音乐,热爱跑步,热爱旅行,热爱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