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自己今天推送这个标题的时候,有多少是因为「鸡汤」这个事情就掉头走人甚至果取关的,但是我自己想说一说,因为这也是困扰了我自己的一个难题。
鸡汤这个概念,最早应该是在微博上,有很多「早安体」和「晚安体」就是通过每天发各种鸡汤箴言,虏获了好大一众粉丝,微信盛行后,就开始转移到朋友圈战场,不管你去不去理,总有人会在早上或者睡前来一段美文,外加一张应景的图片,就构成了这么些或小清新或励志风格的视觉冲击,当然了,你要是交友不慎,这样的汤,估计你的朋友圈一整个屏幕一天到晚都是。
我的第一份工作的职场里,有个前台小妹同事,每天早上八点四十到五十期间,她的朋友圈会准时出现一条早安曲心灵鸡汤,说说人生说说爱情,遇上时事热点也会跟风复制粘贴一段微博上的经典语录。
刚进公司的时候,看到很多同事在她的鸡汤状态下点赞,我以为这是约定俗称的潜规则,目的是为了证明你每天按时到公司没有迟到一类意思,于是我也跟着别人一样,每天准点到这个同事的鸡汤语录下留言。
结果时间长了,我发现这跟我的按时上班没有什么关系,要证明我来公司,去打卡就好了,为什么非要在她的鸡汤体下留言表示赞同呢?然后我问周围的同事,他们回话说,早上刚起床,想着又要干一天的苦逼活,总是需要一点鼓励的呀……
我了个神,我当下就震惊了,我也终于明白那些鸡汤大V大号是怎么做起来的了,你想啊,每个上班族在早高峰,挤在黑压压的地铁公交里,除了刷新闻看看,偶尔看到一条鸡汤,仿佛醍醐灌顶,然后鼓励一下自己即使现在身处这个艰难的环境,但是要告诉自己好日子一定会来的,此情此景,想必是鸡汤最最受欢迎的场景之一了吧。
后来我跟前台的那个小姑娘混熟了,于是有天问她,你每天发这些个语录,不会觉得无聊吗?她回答说,我知道没有用,但是有时候就是因为无聊,想找个办法给自己打气,于是我能想到的办法,就只有这个了。
我恍然。
其实很多时候,鸡汤都是一个相对环境的使用场景的。
我认识的一些长辈里,他们朋友圈里最喜欢分享的就是一些关于佛学的相关故事,比如说要「孝顺父母」、「做人要积德」、「要珍惜生命,学会感恩」一类的,这样的话我们看过千万次,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最近的尼泊尔地震事件,还有那篇在朋友圈转发的谷歌33岁高管遇难的文章,故事的主人公曾发过这样一段话:探索最真切的一点,就是要享受你走过当下的每一步。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思绪万千,顿时觉得「错过就是永恒,享受生活当下」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之前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我们终其这一生,只是为了做一件事,防患于未然。
果然很多人留言,他们都以为也不过是普通一句的鸡汤,于是依旧点赞,就没有然后了,于是后来的我用这句话做标题,码了很长篇幅的一文,结果转发无数,很多人给我留言说很是受用,并且对我表示感谢。
于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明白,那些我认为很重要的话,别人不一定能被理解,或者是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或者是他们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的领悟,又或者是他们不愿意作进一步的思考,于是,同样一句话,你觉得是字字戳心,对别人而言就是无用的鸡汤一句罢了。
可见,鸡汤与否,跟这句话本身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这个人当下的状态跟思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我认识的一个前辈,是个很成功的女企业家,前几年她开始吃素,一是为了调理身体,二是为了静气凝神,有一天我跟她吃饭,她问我怎么看《狼图腾》这部电影,我说很是好看,我说我没看过原著,我只是觉得这个电影本身讲述的高层次的人性的东西让我很是揪心。
然后我又补充道,但是我身边有朋友说不好看,因为画面很无聊,后来就睡着了。
女前辈说,我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朋友圈评价了一句话:大命,小命,人各有命。
我回答说,说如果我是在以前的自己,肯定不能理解您说的这句话的意味,但是我现在领悟到了一些,至少我不反感您这句话,这也应该是您现在终于愿意腾出时间跟我吃一顿饭的原因之一吧?
女前辈笑着点头。
其实我的感觉,也是建立在这位女前辈的人生领悟上的,她十几岁到深圳打拼,最后做到公司管理层外加拿了老板给的一大笔股份,而且自己足够拼搏吃苦,如今年过四十的她,已经是绝对的财富自由,并开始追寻另外一层人生境界了,所以这一句鸡汤状态在她口中说出来,顺其自然到风轻云淡。
你想啊,要是一个职场新人在朋友圈说这么一句话,估计也是被人认为是抄来的,那么当然他的其他同龄的朋友也一样觉得无用,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配不配得上」说出这一句的问题。
到这里,我开始明白,任何人的当下说出的任何鸡汤言语,都是有原因所在的,哪怕是无聊为了刷存在感也罢,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哪天他自己有空,往回翻自己朋友圈的条条记录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自己,会不会已经有了另外一番感悟了。
包容别人的鸡汤人生,如同你也希望有人理解你的鸡汤人生一样。
去年有期《大众电影》专访张嘉佳,学霸、学渣、才子、矫情、文艺、鸡汤……因33个睡前故事成名以后的张嘉佳收获了很多标签,然后他的故事也被王家卫、陈国富相中要拍成电影,对于外界对张嘉佳的评价一直是治愈系、暖男、小清新等一类,张嘉佳回答说,我从来不「煲鸡汤」,我写的故事都是我真的想写出来的,里面大都不是完美的结局,因为故事本身就蕴含力量,所以不是在「煲鸡汤」。
至于以前的书迷说他变了,张嘉佳坦言自己十分委屈,自我怀疑的他甚至有次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自己很久之前的微博翻了出来重新发了一遍,结果微博下的很多评价还是「张嘉佳,你变了」然后他突然就发现,自己没有变,变得是读者的心态。
啧啧,一切感觉什么都没变,可以一切都变了。
这是我最喜欢用来总结的一句「鸡汤」了。
很多姑娘说喜欢我这些字字句句轻描谈写的讲述,其实说真的,我现在还存着很多「鸡汤」箴言,不愿意拿出来,就自己收藏在一个文档里,偶尔翻新看看,不需要发朋友圈跟别人解释半天,但是偶尔会发一下微博,这样不需要面对熟人,也是一个好的渠道。
我的朋友圈最近多了好些创业者,以前看那些关于类似「前路漫漫」一类的鸡汤,总觉得离自己太远,而现在呢?却觉得越发说到我的心坎上了。
喏,此时此刻,我朋友圈里某创业者的状态就是:互联网不能让二流成为一流,它放大你的真,也放大你的假;它描摹着你初心的轨迹和梦想的路径,终究会让你回归到一点一滴的踏实积累中。
不管你信不信,这一刻,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