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太极球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场景和老师的三句话。
已是第五次上太极球班了,但这次上也并不轻松——哪节课都不轻松。
一个场景
每节课下课我都要拖着酸痛的脚步,走楼梯到房间,希望能够放放风,“偷窥”一下楼梯间窗外的风景:
眼看着从黑灯瞎火,到晨曦微露,到艳阳高照,又到夕阳西下,再到万家灯火。
一天“很快”又过去了。
第1句话:再高一点,再远一点
老师对我们老生可谓“慈爱有加”,连着5节课让我们先练“抱球桩”一小时。以前抱球最多是小抖一会儿,我还认为很轻松。
这回却不一样。
有一堂课,老师走到我耳边说:“抬得再高一点……再高一点……,手伸的再远一点……再远一点……。”
这让我想起孙悟空对着金箍棒说,“再大些、再粗些……再大些、再粗些……”只是孙悟空是让金箍棒更称手,我是让太极球更沉重。
只觉得手臂剧烈地抖个不停,如果捧的是一碗汤,早就一洒而光了。
下课后,手臂酸痛的倒水都抬不起来。
记得是第5节课,老师让我们抱球后接着转球,手臂每转一圈都格外酸痛。但转着转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臂竟然运转自如了,下课后手臂也不像上节课那般剧烈酸痛,只是微微有点酸罢了。
才发现,手臂痛到极致也能不痛。
同时,转球之后有另一个意外的收获——
那就是腰挺更直。
因为手臂向前伸,并高举球时,腰杆不自觉的就会挺直,再加上不自觉低着的头经老师多次提醒,也抬了起来。
这也是我历次上课腰挺得最直、昏沉最少的一次。
第2句话:保持内心的平静
有一堂课静坐,我一会儿单盘一会儿散盘,上下倒腾了好几次,也没能将单盘坚持到最后一刻。
第3天上午第一节课,我正觉得内心烦躁,考虑要不要动腿时,一个声音传来:
“保持内心的平静。保持内心的平静,不是保持身体的平静。
老师对我们说:
“就像人在船上,身体就像那艘船,它动它的,它反应它的。心就像船上的人,坚决不动。闹心闹的其实是身体,只要心不动,就不会闹心。”
当老师念几遍“保持内心的平静”,我跟着细细体验,心一下觉得平静了,眼前突然闪现一片黑色的星空。身心如同就在星空中,四周非常寂静,似乎与外界隔绝,心里一点也不烦躁。
我慢慢观察平静的“星空”,竟然没感觉到疼痛就下课了。
第3句话:盯着上嘴唇的汗毛
下一堂课两个小时静坐,我心想,如果用了刚才的方法,我是不是可以整节课腿都不痛?
当内心开始烦躁时,我连忙内心默念“保持内心的平静”,的确很有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腿部的疼痛逐渐加剧,稍稍动了一下腿,越动越痛。
这是老师又送来了法宝:
“不要动,盯着上嘴唇的汗毛,体验鼻孔呼吸吹动汗毛的感受。体验到就是做到了专注,做到了觉知。”
果真腿部的痛感立刻消退了很多,不再坐立不安,即使仍然会痛。
老师的三句话虽然未必都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在课堂现场,在彼时彼刻,自己感觉如同正掉入湖心,濒临悬崖时,老师的三言两语,入耳入心,如醍醐灌顶,如定海神针,让我立刻身心俱定,果真实证有效,印象深刻。
虽然,两心相斗、腿部剧痛时,也有老师的两项“法宝”无法降服”的时候,我也深知是自己习气太重,用功不够。
想到老师所说,当你觉得坐的不痛,就是你止步不前的时候。忐忑之余,又觉坦然。
虽然闭关三日度日如年如漫长三个世纪,但上完之后却觉得很庆幸,有进步也有差距。
如晓东老师所说——
唯一能做的就是练。
除了练,绝无捷径,绝无他径。
骆训文于202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