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hole 影评/乐评
昨晚的团队聚餐,k歌场合下收了个徒弟,因为很喜欢粤语歌,想跟我学咬字精准,吐词清晰的粤语歌。
前年,自邓紫棋参加《我是歌手》火了以后,让许多热爱粤语歌的歌迷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仿佛粤语歌的重新崛起,再次进入流行乐坛指日可待。随后古巨基,李克勤,容祖儿等在内地节目《我是歌手》的陆续亮相并深受观众喜爱更是让我这位粤语歌迷兴奋不已。
挺长一段时间,粤语歌的发展令人堪忧,传承人也青黄不接。从古巨基表演的时候选择了哥哥张国荣的《monica》就可看出,其实粤语歌是经典而不是当下流行,适合致敬不适合推新歌;而从李克勤唱了香港年轻乐队的获奖单曲《天梯》并邀请这支乐队现场助演的同时也一直向评委老师和观众推介他们,也可以看出,粤语歌坛的前辈也希望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粤语歌的式微,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听众的薄情和无情又是的那么明显。现在抨击粤语歌最严重的是谁?不是那些没有听过的,而是那些曾经热爱过的(特别是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粤语歌爱好者)。而且抨击原因非常直接,就是现在的粤语歌和之前的“不一样”。李克勤和张智霖在推崇《天梯》的时候也说了,现在的年轻歌手或者粤语歌坛很少有这样保有老粤语歌精髓的同时又兼有与时俱进的流行因素的作品了。而《天梯》能打动人并获得粤语金曲奖的关键,除了词曲本身就很优秀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这几个外形纨绔不羁的年轻人读懂了重庆那个关于“天梯”的故事:能共你,沿途来爬天梯,不用忌讳,中伤留言全捍卫...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现在的粤语歌确实“不一样”了。
当然他们会用另一种说法 ——“不好听,粤语歌堕落了”。
然而,虽然我也是传统的粤语歌迷,伴随着粤语歌成长起来的80后,天生也带着伴随粤语歌黄金时代长大的优越感,还是要为粤语歌伸个冤。因为我在听许氏家族,梅艳芳,黄家驹,张国荣,刘德华,陈慧娴,陈慧琳,容祖儿,谢霆锋以后,就很少听粤语歌了。林峰啦,关心妍啦,还有什么梁汉文啦也只是听成名曲,或者获奖单曲。我相信大部分的粤语爱好者也是这样的。2010年之后的粤语歌,大家听过的不会超过十首。这是个可悲的事实。
那么大家又是凭什么打击现在的粤语歌呢?
如果没有全面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我也是随粤语歌长大的,而且自信比大部分人听的粤语歌要多得多,对于粤语歌的现状也觉得很无奈,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它还是会再次好起来。
粤语歌前辈们为此也在努力。至少像谭校长这样的德艺双馨的标杆人,还在坚守。
最最令粤语歌前辈歌手困扰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粤语歌的生存空间。好的创作人还有,好的歌者也有,老前辈也没有退休,新人(如邓紫棋)表现也不赖,所以,关键在在于市场,也就是生存空间。
以前,香港曾是主流,现在是大融合。我们都相信华语音乐的未来还是在内地,但是在未来,内地音乐能不能容纳粤语歌,这是最值得思量的地方。
不只是音乐、风格、或者语言等等,更多的是一种情结。
如果内地不能容纳粤语歌,或者说粤语歌在内地的生存空间不能够支持歌手继续发展的话,以后粤语歌应该就不会出粤语片区了。
可喜的是,昨晚唱歌的ktv包房里,80%的麦霸,点的80%的歌都是粤语的,不管会不会唱,发音准不准。
音乐需要包容,也需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