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十方,共读《浮生六记》。九月幸事也!
《浮生六记》--身边许多书友钟爱之。对《闺房之乐》讨论最多,被沈三白与芸娘“情之所钟,虽丑不嫌”的深情感动,也为《坎坷记愁》而心伤。我却独爱《闲情记趣》。
第一次读《闲情记趣》是在中学的语文课本,当时这篇文章并不是考试重点,老师也是略略带过,我却读了又读。犹记得当时内心强烈的共鸣感,那种与古人共童年的窃喜,满满的童年余味。就像一首歌的歌词里唱的“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汪涵在《有味》中也提及这一章,“这些文字都相当的缓慢,这微观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每每读起,就像坐着时光机重游童年时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忘记在什么年龄了,听闻人的眼睛是不能直视太阳的。于是在放学路上总拿自己做实验,常常抬头看太阳而忘了看路。再长大一点,从自然课知道了光的反射,总是拿着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屋里,到人的脸上。偶尔还因为光线射到他人的眼睛而挨骂。却从来不会因为挨骂而心情减分。这大概也是童年无忧的原因之一吧。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然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初读此段,不由得感叹沈复想象之丰富。把夏天烦人的蚊子想象成群鹤飞舞,蚊子顿时可爱多了。还记得在夏夜抓来萤火虫关于蚊帐中,哼唱着“一闪一闪亮晶晶”,想象星星在闪烁。后来看了动画片《萤火虫之墓》,对萤火虫的感受完全变了样。小时候很喜欢玩过家家。把床当成二层小楼,枕头是洋娃娃的床,被单叠成沙发。各种玩具餐具,偶尔还摘些花草模拟大人做饭。撕一些白纸条写上数字当成货币玩贸易游戏。折只小船放在洗澡水里想象成一叶扁舟于浩瀚大海里。……童年数不尽的小乐趣。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都 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第一次从黑白电视里看到古装剧,剧情完全没有看懂。被各种飞来飞去的仙侠吸引。想象自己也是一武功高强、御剑自如的侠女。屋后的小竹林成了我的江湖。旁边的小水流是磅礴瀑布,小树枝是尚方宝剑,在台阶上窜下跳是飞天遁地,甚至扑倒在地假装在躲敌人,口袋里装满树叶,是侠女的暗器。那种自导自演的快乐,是回忆里的蜜糖。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之数十,驱之别院。”“拔山倒树”这个词用得极妙,画面感十足,相当有趣,不觉哈哈大笑。这是大人想象不到的孩童世界。就像《小王子》里的故事,许多人都只看到帽子,却看不到孩子画的那条吞了大象的封闭肚皮的蛇。
……(许多类似的例子,许多人的童年)
虽然童年没爬过树没上过山没趟过河,没有花裙子没有棉花糖没有哥哥……但忆起,嘴角上扬,满心欢喜。童年是被施过魔法的记忆,《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是那快乐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