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6)

论语(雍也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白话解释】

冉雍,孔子弟子,姓冉名雍,字仲弓。 孔子说:冉雍为人宽宏大量,做事简明不烦扰,庄严不轻率,有君子的气度风范,可以使他从政(凡从政者皆可以南面称之)。  

 【章旨】 此章称弟子冉雍的德行。


论语(雍也6-2)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白话解释】

子桑伯子,一说子桑是秦大夫,一说孔子所见的伯子,还有一说是庄子所称的子桑户,均难以考定。 本章仲弓(冉雍字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可以使他从政吗? 孔子答说:他可以办政治,因为他办事能够简明,政事如果简明,人民就容易跟从。 但如何办事简明,孔子未详说。 仲弓于是阐明「简」字的要义,即为政者自居于敬慎,事事不苟且,不敢怠慢,一旦实行,则简而不繁,用这样来治理人民是可以的。 若为政者自己居心简约,处处深怕多事,不肯竭尽全力,而行事也只贪图简约,事事敷衍塞责,不切实际,这样未免太过于简,政治就会荒废。 孔子觉得冉雍的言论很对,故说:冉雍啊! 你说的没错。  

【章旨】 此章明行简之法。 

论语(雍也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白话解释】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谁是好学的人? 孔子对哀公说:我的弟子中有一名叫颜回的,非常好学。 他不会迁怒,动怒时,即自知怒气是烦恼,能忍住,不使怒气发展。 又能不贰过,如犯某种过失,一定能察觉,而且不再犯同样的过失。 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是好学的成果。 但不幸四十一岁就短命而亡,今日之下,没有听说像颜回这样好学的了。 

【章旨】 此章称颜回之德,不但痛惜颜回之死,又叹好学之难得。


论语(雍也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白话解释】

子华,是孔子的弟子公西赤,字子华,小孔子四十二岁,长于外交礼仪。 冉子依郑玄注,就是冉有,小孔子二十九岁。 本章可能是冉有的学生所记,所以称冉子。 孔子过世时,担任司仪主持丧礼的就是冉有。 子华出使到齐国,冉有为子华的母亲特别向孔子请求一笔安家费。 孔子说:给他母亲一釜粟,即六斗四升的粟(带壳的米称粟,当时这笔安家费是指粮食而言。 )冉有嫌少,请孔子再加一些。 孔子说:给一釜之外,再给他一庾粟,即再加两斗四升。 冉有还是嫌少,于是冉有就拿自己的粟五秉,即八百斗的粮食,赠送给子华的母亲。 孔子说:子华去齐国的时候,乘的是肥马所驾的车,穿的是轻软的衣裘。 我曾听说,君子救人急难,不要拿财富给富有的人,使其富上加富。 救人之急是善事,以财富给富有的人则无可称赞颂扬。 子华既然乘驾肥马、衣穿轻裘,足见其富有,他的母亲在家中不会贫困,冉有给他母亲五秉粟,确实太多,故孔子不赞同。 此虽训斥冉有,亦足以见孔子周济之道。  

【章旨】 此章论君子当救济穷困、周济急难,不当使人富上更富。


论语(雍也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白话解释】

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六岁。 家境贫穷,而乐于求道。 孔子当鲁司寇时,原思是他的家臣。 原思为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斗粟,他推辞不肯接受。 孔子说:不可推迟,你如果有多余,可赠送给你行政区域的邻里或是分给宗族。 

 【章旨】 本章与上章合观,可知圣人执两用中之道也。 原宪是弟子中最穷者,而且所领的是常禄,故不许辞。 子华使齐,家不穷困,故责冉有多给。 冉有多给是过,原宪推辞所得的俸禄是不及。 圣人处理事情是用中道,不会过与不及。


论语(雍也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白话解释】

仲弓在当季氏的家宰,特别向孔子请问选用人才之道。 孔子对仲弓说:犁牛所生的小孩,是红色的,而且头角长得周全端正,是祭祀时最佳的牺牲之选,即使不能用于祭祀上帝,一定可以用于祭祀山川之神。 孔子以此比喻告诉仲弓,从政须揽人才,选才不论他家的名望、声势、背景,不论他的父亲是良善的还是腐败的,而是要看他这个人贤或不贤,就像是犁牛虽然是专门耕田的,不符合祭祀的资格,但犁牛的小孩若具备祭祀牺牲之牛的条件, 依然可选为牺牲之牛用于祭祀。 

【章旨】 此章记孔子与仲弓泛论用人之道,不论出身,但论德学。


论语(雍也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白话解释】 孔子说:我默默观察颜回的心三月之久,三个月的时间是历经节气的变化,而颜回的心不论处于急遽或困顿的情形,皆不会违背仁,亦即心不离道,道不离心,心时时能安住在道上。 之后若再观察,应当也不会违背道。 若颜回之外,其余的弟子们,于道或即或离,顶多一天或一个月维持在道上罢了。 

 【章旨】 此章称颜回之仁。

论语(雍也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白话解释】 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可以使他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子路处事明快、果敢决断,你看能不能从政呢?季康子又问:子贡,可以使他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子贡通达人情世故,你看能不能从政呢?季康子又问:冉求,可以使他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冉求多才多艺,你看看能不能从政呢?季康子为鲁三家之一,目无国君,是以孔子不答以肯定之词,但说三弟子各有所长,让季康子自己判断。

【章旨】 此章明子路、子贡、冉有之才也。


论语(雍也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白话解释】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孔子弟子,比孔子少十五岁。孝友之人,以德行著称。孔子在当鲁司寇时,闵子骞曾当费邑宰。孔子辞去,闵子骞也辞去。后来三家大夫不听鲁君的命令,而费邑之宰也背叛季氏,所以季氏想找闵子骞来当费宰。季氏派人来请闵子骞当费宰,然而闵子骞不愿意,所以坚定地对使者说,请善巧的替我向季氏推辞,让季氏不再来召我。如果又再来召我去当费邑的县令,那时候我必然不在家,而在齐国的汶河之上,意即逃避去齐国了。

【章旨】 章旨:此章明闵子骞之贤,以道善辞富贵。


论语(雍也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白话解释】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为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见称。冉伯牛得了像是麻疯病这类的恶疾,孔子前往慰问,冉伯牛家人因其恶疾,不愿让孔子进入病人之室,所以孔子隔着墙从窗户见他,并伸手入窗户内拉着冉伯牛的手,哀痛的连说两次,没有这样的道理呀,莫非是天命,如此好的人怎么会罹患如此恶疾。孔子这番话是表达对贤人获此厄运的痛惜。

【章旨】 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性,而患恶疾。


论语(雍也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白话解释】

 孔子说:颜子是贤者啊,因好学不愿仕,生活贫穷,衣食住仅勉强自给。餐具不完备,吃饭没有碗,就用竹器代替碗盛饭,吃饭时以切成两半晒干的瓠瓜当成汤匙舀水喝,又住在陋室。生活如此简陋,他人必不能堪受这种忧苦,而颜回却不会改变他对道的喜乐,颜回真是个贤者啊。他人不了解颜子之道,所以不知颜子之乐,此乐只有孔子知道。

【章旨】 孔子称许颜回安贫乐道之相。


论语(雍也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白话解释】 冉求多才多艺,孔子引他求学向道。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悦老师的道,而是心力、能力及气力不足的缘故。孔子说:这就好比走路,走到一半力量不足,中途休息,等待有力量继续行走。而今你不是力量不足,是自己停止,偏重才艺,缺乏求道的心,自己画地自限,不肯前进。

【章旨】 此章勉人求学向道,不可画地自限,不求进步。

论语(雍也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白话解释】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作个心中明道、经世济民、任重道远的君子儒。而不要作个识见浅狭,徒务近利,只可小知、不能大受的小人儒。子夏文学特长,孔子希望他进而学道,以利益人群。

【章旨】 此章勉子夏为君子儒。


论语(雍也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白话解释】 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人,少孔子三十九岁。子游为武城邑宰,孔子问他:你在武城有访得人才吗?子游回答: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行路守规矩,不走捷径,(古代井田制,「路」在井田之外,「径」在井田之内,行人需守规矩,走「路」不走「径」。到孔子时候,规矩虽存,但行人图速,往往取捷径,而澹台灭明仍由路行,可见其平日的品德与气节。)且澹台灭明虽然是我的同学,但如果不是公事就不会前来造访,亦即不会以私事到子游家。举此二者,可知澹台灭明的人品,所以子游把他当作人才。

【章旨】 此章言取人之法,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论语(雍也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白话解释】

孟之反,鲁大夫,姓孟名之侧,字子反。 此章记载鲁哀公十一年,齐国侵略鲁国,两军作战于郊野,鲁军大败,退奔回国,孟之反殿后,掩护退军,是一位勇者,理应当受国人夹道迎接,称赞颂扬,然孟之反不想居功,故孔子称赞他说:孟之反有军功,而不夸耀,他在后面掩护军队, 使败退的鲁军能安然返国。 刚开始打败奔逃的时候,在郊野,离鲁国门很远,孟之反殿后,到了即将入鲁国门,军队不再畏惧敌人时,孟之反遂鞭策马匹奔走于前,想要先奔入城,他告诉国人,我不是勇敢在后面抵抗敌人,而是马不能奔驰的缘故,所以逃得慢。 他不自夸自己殿后退敌的功劳,反而说是马后退跑得不够快,这种是很好的美德,故孔子称赞他谦虚,不会夸耀己功。 

 【章旨】 此章赞叹孟之反有功却不夸耀,此更为难得。


论语(雍也6-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白话解释】 祝鮀,祝是宗庙官名,祝鮀乃卫大夫,字子鱼,有巧辩的口才,善于外交辞令,因而得到卫灵公宠信。 宋朝,是宋国的公子,是位美男子,当时流亡在卫国,得到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宠爱。 孔子说:没有祝鮀巧辩的口才,以及宋朝的美色,难免不能立足于今世。 此乃讽刺当时卫国不能用贤能的人。 盖卫灵公在位四十二年,风气非常奢华,淫乱放纵。 在这种风气的社会中,有两种人很占优势,一种是口才便给的人士,一种是仪表俊美的人士,中正之人反而无容身之处,故孔子发此感慨。 

【章旨】 此章感慨乱世不重实质,巧辩的口才美好的外表反而受人赏识。


论语(雍也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白话解释】 孔子说:谁能进出寝室而不经过门户(户指一扇门)呢? 由此兴起下句的正意,谁能不经由人道而出入呢? 此处道指人道或天道而言,然而天道难闻,人道是人伦纲常之道,为立身行道的根本。 不经由人道,不足以为人,具备人道,始能学作圣人。 本章或解为,谁能出入寝室而不经过门呢? 由此兴起,何故无人由道而行? 乃孔子奇怪而感叹之辞。  

【章旨】 此章言「道」为立身之要也。


论语(雍也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白话解释】 孔子说:本质多于文采,则如粗鄙的野人。 像是山野中的樵夫,田野中的农夫,都是本性质朴,是言行毫无礼节与文采修饰的乡下人。 而若外在言行文采修饰多于内在朴实的本质,则如史官,由于写史的人,除了像左丘明那一类的史家之外,大多虚文浮夸、言过其实。 史书所载的史事,由于写史之人有所好恶,不能公正客观,所写的历史大多虚文浮夸,言过其实,有失其真。 必须要文与质均衡交融,言行文雅而又真实,合乎中道,是为文质兼备的君子。 

 【章旨】 此章是孔子论人的文质要均衡,表里要相称。


论语(雍也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白话解释】

孔子说:人之所以能平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由于能够遵循正直的道理,待人诚恳。 人若喜好曲折不实,也能在社会上生存,例如祝鮀有巧辩的口才,得到卫灵公的宠爱。 但是也有喜好曲折而下场悲惨者,像是苏齐、张仪之辈不得善终。 可见不正直而能平安生存在世上的人,没有遭到恶报只不过是侥幸苟免而已,然而他所免去的,只是眼前的果报,若依《尚书洪范》五福六极善恶之报而言,他所应受到的恶报终不可免除,孔子在此只是含蓄言说而已。

 【章旨】 章旨:孔子说人生在世,应当遵行正直之道。


论语(雍也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白话解释】 孔子说:求学的人,对于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情求而知之,尚不如已经知道道理,还想进一步知这个道理是如何成立的。 已经知这个道理如何成立的人,又不如能涵泳其中得到法喜者。 求学有了法喜,必然乐此不疲,无法放下。 

【章旨】 孔子教人为学之次序,应当由浅入深,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邃。 乐之者,必有所成就。


论语(雍也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白话解释】 孔子说:人的智力不平等,大概可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可分上中下,共合为九品。 上上等的人是圣人,是生而知之者,下下等的人是愚人,学习能力最下,一窍不通。 施教之人须依学生所处阶段,循循诱进。 中人以上,如第五品以上,可以对他说上等的道理,如性与天道之理。 若中人以下,则不可对他说上等道理,若向他说这等道理,非但不解,更生误会,这足以害之。 虽向中人以下不可语上等道理,但可以向他说中下等的道理。

【章旨】 教化须契机,受教者方得真实利益。


论语(雍也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白话解释】

樊迟请教孔子,施政如何能称得上有智慧?孔子回答:政治的重要任务是要教人民实行人伦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此事应当全力以赴,以克竟其功。其次还要教人民虽礼敬鬼神,但不要迷信,不必凡事皆求鬼神,应当注重人所应为之事。做到上述两项政治的要务,就可以称得上是有智慧了。樊迟又问孔子,施政如何称得上有仁德?孔子回答:仁者办有利于民之事,先忍耐困难,劳身劳心,冲破种种难关之后,得到成果。这样可称得上是仁者。


【章旨】

此章言办政治如何用仁与用智。


论语(雍也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白话解释】

孔子见山水的现象及其大作用,而抒发感想。 孔子说:有智能的人喜好水,因为有智能的人乐意运用他的才智来治理世事,如同水之川流不息。 有仁德的人喜好山,因为山安稳坚固,是万民所瞻仰的,山不动而草木自然生长,万物因此繁盛。 有智能的人每天都积极进取,所以是动态的,有仁德的人没有贪欲,所以是静态的。 智者役用才智成功,所以快乐。 仁者宏大无私、胸怀畅达,所以得长寿。 

 【章旨】 本章先明智与仁的特性,其次明智与仁之作用,有特性必有作用。 第三明智与仁的功效,有作用就会有功效。


论语(雍也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白话解释】 本章历史背景:齐国乃姜太公受封之国,治重武功,行的是霸道。 鲁国是周公受封之国,治重文治,行的是王道。 至孔子时,鲁齐皆为无道之国,齐虽强大,然不及鲁能延续。 孔子说:齐国当时的政治、教育、民心、风俗,如果一有改革,即能变入佳境,进而达到鲁国这样。 鲁国的政治、教育、民心、风俗,如果有一番振兴,就能进而达到古代圣王之王道政治,即变成尧、舜、周文王、周武王之王道政治。 当时鲁国已经无道,然只需一变即可至于先王之道,齐国须两变才可以达到。 

 【章旨】 章旨:孔子谈论齐、鲁两国之政教风俗,若能革新振作,必然大有可为,但鲁仅须一变,齐须两变。 急功好利,究竟不如行仁。


论语(雍也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 觚哉。

【白话解释】 觚指古代盛酒的酒器,腹部及足部共有八棱。 觚限制只能盛两升的酒,如果常饮过量,超过两升很多的话,则酒器虽名为觚,但饮酒过量称觚则为无义。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名存而实亡,还叫什么觚呀! 还叫什么觚呀! 就像不守本分的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没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哪里还称为读书人呢? 哪里还称为读书人呢? 孔子之言,中正和平,如诗之温厚,凡是不守本分者,皆可比之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章旨】 孔子假藉酒器不合古代形制,名存实亡,以隐喻感慨当时君臣失道。


论语(雍也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可欺也,不可罔也。

【白话解释】 宰我问孔子:假设有位好行仁道的人,别人告诉他,有人堕入井中,亦即有一救人机会在井中,好行仁道的人难道会听从别人的呼叫入井中救人吗? 孔子回答说:怎么能如此呢,有仁德的君子可以往井边去看,但不可陷入井中,否则不但不能将人救起,自己也将陷溺其中,自取灭亡。 所以有仁德的君子虽然想要行仁,但会用智能去判断,然后才勇于行动。 或许可以用合于义的事欺骗他,但君子会用智能判断,不会受欺骗陷入圈套。 

【章旨】 此章明仁者必具智能方能行仁。


论语(雍也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白话解释】 孔子说:君子对于经学须广博的听闻学习。 将经学内化推展大道时要依礼而行,礼是通达人情世故的作法,使所作所为能合乎人情,不会违背正道。

【章旨】 此章是孔子教人求学,要道礼并重,方能合乎中道。


论语(雍也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白话解释】 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灵公被她迷惑。 南子虽然淫乱,然有知人之明,故对孔子特别礼敬。 她想见孔子,于是派人对孔子说,四方来的君子,想要与卫灵公结交为兄弟,必须要先见我,而我愿意见你。 这表示南子有想要任用孔子的意思。 不见南子,则在卫国行道会有障碍。 解法一 孔子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怀疑孔子将委屈自身来推行正道,所以心里不愉悦。 孔子知道子路不高兴,于是直言告诉子路,若是固执不见南子,则必触怒南子,使得南子讨厌我,以后在卫国推行正道会有障碍。 解法二 孔子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怀疑孔子将委屈自身来推行正道,所以心里不愉悦。 孔子知道子路不高兴,于是直言告诉子路,我现在正处于否运,道推行不出去,是老天爷厌弃我,老天爷厌弃我。 

 【章旨】 此章孔子屈己求行以治道也。


论语(雍也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白话解释】 古圣先贤相传的心法即是用中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是人人所常行之道。 将中庸功能发挥至极处,就能使天地万物各就其位,和谐发展。 可以使宇宙中一切生物,全都顺遂生长,欣欣向荣。 孔子说:中庸这个德行,可说是至善、至当、至广大、至宝贵的德性了,可惜一般人很少能行此道已经很久了。 

 【章旨】 此章言世乱,人不能行中庸之德也。


论语(雍也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白话解释】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广施恩惠给人民,又能救济民众于患难的人,这种人如何呢? 可以称为仁吗? 子贡所举的广博施恩惠给人民及济众于患难皆需要财力,子贡以为这样即是有仁德。于是孔子先纠正子贡的误解,而后告诉子贡学仁的方法。

孔子说:事相与理体不能混为一谈,广博施恩惠给人民及济众于患难都是事相上的作用,怎么能跟理体的仁混为一谈呢?如果一定要拿事相来讲仁,即使像尧舜这样有德行有大位的圣人,也很难做到广博施恩惠及济众于患难,而其他人或只有德行,或只有官位,则更难做到。因为本国民众等待施予救济的很多,尚还有各国民众,需要施惠与救济的人民太多,而财货有限,有谁能够周遍。

仁心不在事相上论,那如何透过学习生起仁心?首先从自身开始,先志于道,再据于德,将想要帮助自己的心志去帮助他人,自己学有所立,才能利益他人。学有所立后才能通达,举凡天地人三才的道理,乃至于六艺百工,皆需要通达。自己通达之后,才能教人通达。自己与他人都学有所立也能通达,自然就能广博施恩惠予民及济众于患难了。学有所立及通达皆非容易的事情,从自身开始,推己及人。当有志之士多了,博施济众的事业就容易达到了,这就是学仁的方法。


【章旨】

此章论如何修学仁心生起的方法,不在事功论,要在心态上讲究。

g�8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210评论 1 16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3,317评论 0 1
  • 常识汇总 1 三才 天地人 2 三光 日月星 3 三纲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随 4 五行...
    iamgaoshuai阅读 291评论 0 0
  • 我们都曾迷茫过,都曾被伤害过,当所有人都对你冷眼而观时,所有的苦、所有的痛都要独自承受。 我们不具有强大的心灵...
    晓倩vi阅读 182评论 0 2
  • 不快乐的孩子总会过早追问生命的意义。这一点也不酷,多少有点残忍。没错,我小时候就是个柔弱、阴郁的孩子。我上高一的时...
    斯科特上尉阅读 4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