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8期距离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前一阵子看到一条新闻,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被确诊了,需要去方舱医院隔离,父母觉得孩子小,不放心,下定决心全副武装陪着孩子一起去,邻居们得知这个消息,深感这一家的难处,于是集体要求对孩子实行居家隔离。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实属不易,邻里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了。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邻里间的温暖。
儿时的温暖记忆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回想起我的小时候,邻里关系非常融洽。那时候一个胡同的邻居都非常熟悉,经常相互帮助。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白天都要上班,中午都是要回家吃饭的,对于一个小学生就是个大难题。我家邻居有一对退休的夫妇,慈祥而善良,得知我家的情况,提出我们可以晚上把饭做好,放到他们那里,中午帮我们热一下,这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以后都可以去他们哪里吃热的午饭了。父母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午饭了。还有小学下午放学早,那时父母还都没有下班,一二年纪的小学生带着钥匙又怕弄丢了,也是这对退休的夫妇帮着解决了这个问题,钥匙先放这对夫妇家,我们回家了先去取钥匙。每逢春节,我都是第一个去这对夫妇家拜年的。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父亲单位建了房子,我们就搬家了,改善了居住条件。周围的邻居也都是父亲的同事,有事情都相互通气,父亲的同事年龄也相仿,所以我们一群孩子也年龄相当。那时一个没有网络和那么多科技产品的时代。电子产品也只是电视,后来才有了游戏机什么的。仿佛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和伙伴们做游戏。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很多游戏可以选择,组团对抗的如丢沙包,捉迷藏、各自为战的如弹玻璃球、猜杏核,还有军棋、跳棋、象棋和斗兽棋什么的,我们一般也是在吃饭的时间才被父母叫回家去。那时时光过的很慢,邻居的伙伴们都很有趣。
当下的邻里联系
现代社会,个人主义蓬勃发展,城市里遍地是高楼,每家每户都安着厚厚的防盗门窗。住在对门的人家如果不是开门时碰到,甚至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是男是女。古代和谐的邻里关系在现代的高楼里变得十分冷漠,少了很多珍贵的人情味儿。我们小区虽然也有群,有事情通知起来很方便,但很多邻居确实不那么熟悉的。当下联系邻里的主要还是靠孩子,年龄相仿的孩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家庭一个孩子,需要与同龄人的线下交流,完成人际关系的成长。所以,小区里的年龄相仿的孩子的父母都还比较熟悉,大家也会建群交流,学习、生活都有。孩子们在一起不仅仅做有些,也会分享食物和玩具,有共同的爱好也可以一起组团报班, 特别是约着一起出去玩,孩子多更热闹,也更有烟火气。相遇是缘,相识是份,如果能够比邻而居,相近而住,那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邻居们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