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篇文章《高铁票,我目睹一个孩子变自卑的全过程:有穷气的父母,养不出内心强大的孩子》。内容是讲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在高铁上,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兴高采烈的买了3份盒饭,准备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共享午餐。孩子的妈妈看到后很生气,说高铁上盒饭那么贵,孩子乱花钱,还去退掉了2份,留一份给孩子。
然后说了那句太多父母说过的一句话“爸爸妈妈不饿,你吃吧。”
随后又接着说,“你看爸爸妈妈多不容易,高铁上盒饭那么贵,还买给你吃。”
高铁上的盒饭是比较贵,我也能理解这位妈妈的不舍得,但是能否换另外一种语言方式呢?毕竟10岁的孩子已经懂了很多,他可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只是作为家长,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我们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每当看到类似的语言,我都想问一下,“难道你们不吃不喝不消费吗”?
从上初中开始,我独自在县城租房子住。我非常清楚的记得,一个小房间一个月30元。有次听到父母吵架,妈妈会问爸爸“一年到头见不到他的钱”?有一次,和爸爸聊天便问了他的工资?爸爸回答我“我的房租,还有其他的人情往费”。以至于到现在,我在自己身上的消费,还都尽是便宜货,一个人外面吃饭2元的差价都要纠结一下。
在县城读书的几年慢慢的发现,我身边很多同学,哪怕父母都没工作,住的房子都比我好,消费方面也比我高。我手上有钱,那时我爷爷还没退休,隔三差五就会去县里开会,他会给我买很多东西,也会给我钱。那时别的孩子父母可能都是10块20的给,我爷爷是给50或者100,当然我也是个老实孩子,只要有钱就不会再要。但这依然不耽误我舍不得花钱。
上大学期间,因为不舍得花钱,没有出去玩过,一次旅行都没。毕业后谈恋爱,第一次去老公家,在了解了我的家庭后,公公说“那你家还是书香门第,我们高攀了”。但是我没觉得,因为我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人。所以至于结婚中的种种,我都简单了之,因为不想花多钱。就是我的节省不是只节约自己,和我相关的人,我都是一样。生了孩子以后,尤其是因为这几年的特殊情况,我才发现,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金钱的奴隶。
快到不惑之年了,也的确明白了很多,但是很多已成定局的事情,又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