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在街上,突然听到“钉铃铃”的声音,以为是推销东西的。
一看,迎面走来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人,
右手拿着一根导盲棍轻碰地面探路,
左手拿着铃铛不时摇晃提醒,
我驻足观察,发现他步行的速度和正常人差不多。
转身继续赶路,脑子里冒出很多问号:
如果我像他一样双目失明,
会是怎样一种感觉?
还能向他一样坚强地活着吗?
我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不由得闭起双眼尝试,几乎寸步难行,
很难体会他的感觉,不由得佩服那些有身体残障的人。
我们都知道,
双目失明的人,
听觉、触觉都格外灵敏,
因为流向眼睛的能量,不能再流向这里,
而流向了耳朵、手脚这些中心,
时间长了,这些地方就会特别灵敏。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锻炼某个感觉器官的灵敏度,
就可以进行关闭其他感觉器官来练习,
比如:
你有带上眼罩蒙起双眼吃过饭吗?
你有带上眼罩蒙起双眼聊过天?
你有带上眼罩蒙起双眼和爱人做那什么吗?
如果带上耳塞,通过读唇语、表情,你能读懂对方的话吗?
蒙住双眼,仅凭闻气味,你能分辨每一个亲人、朋友吗?
这些,都是提升感觉、感受的绝好方法。
02
网上看到有人体验过“黑暗疗法”,
在漆黑的空间里,生活7天,不用眼睛,凭身体去感受,
这样的体验,想想都很有挑战性。
我们正常人,依靠身体的多个感官感知世界,
一旦失去某个感官,除了带给生活上的不方便,
更多的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巨大冲击。
让我想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感觉剥夺。
1951年,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赫布主导了感觉剥夺的实验。
在每天20美元的优厚酬劳下,22名男性志愿者参与了该实验。
通过相应的设备,被试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均被“屏蔽”——
赫布希望该实验可以进行六周,
但事实证明,大多数被试者仅仅在两三天后就出现了强烈的幻觉,
这包括幻视和幻听(比如看到鬼魂、反复听到某种声音或音乐)——
最终,实验不得不提前终止。
最初的感觉剥夺实验因为饱受争议而被叫停,
并产生了许多变式:只剥夺运动,不剥夺其他社会刺激;
只剥夺声音和视觉刺激,不剥夺运动;
专门剥夺社会刺激,将被试安排在与外界隔绝的枯燥环境中,但不剥夺感觉刺激。
结语
人是感觉动物,无论跟家人,还是跟朋友,
不管男女恋爱交往,还是买卖做生意,双方讲的是感觉,
感觉对了,啥都好说,
感觉不对,说啥都没用。
那么,如果能时时照顾对方的感受的人,
必然是受欢迎的人。
你可能会说,我怎么知道对方的感觉呢?
是的,要知道别人的感觉不容易,
我觉得,从了解自己的感觉开始,
生活中有意识多关注自己的感觉和感受,
有机会进行感觉剥夺试验,锻炼感觉的灵敏度,
提升自己的感觉能力。
再推广及人,
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