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到办公室开始,一直到课服结束,真真忙了一整天。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
临睡前,脑子里又给第二天的事情做了排序。
每天很多糟心事,但好在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不太容易被左右。
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就去做,按照自己内心的准则,做与不做,都不是为了迎合谁的期待。只为自己。
【2】
遇到一波儿不上道儿的孩子,是考验,也是磨炼。
虽然忙碌,偶尔着急,但是并没有觉得无法应对,反多了几分从容,甚至觉得如此也好,不至觉着虚无、没有着落。
在一天一天的挑剔过程中,慢慢也发现一些可爱。
比如,粉笔的盒子实在是不禁造,动不动就散架,搞得粉笔散落不好收拾。于是我决定用塑料瓶子改造一个,孩子们七手八脚为我在班里搜摸瓶子。我用一个红茶的瓶子改造一个,将边缘用透明胶贴好,悄悄拿给最后一座的小孩儿,他又悄悄把彩粉笔整理到里面。
我并不满意,想要一个方底瓶,结果第二天早上,第一桌的小男孩就贴心地递给我两个——一大一小让我选——我选了大的。用它做了一个,替换了讲桌上的纸盒。
又比如,昨天中午擦纱窗,那个之前犯了错误的小男孩闷不吭声地开干,结果我发现几个孩子里面属他擦的好,又快又干净。这一夸可不要紧,越干越起劲,带的其他几个小孩也热火朝天。还包括老师们经常反映的那个纪律最差的小姑娘。
总之,我从不愿意别人说什么就信了什么,尤其是那些否定的标签。
好与不好是可以相互转变的。都有一个过程。全看导向。
功到自然成。
最初的两周,从科任老师那里听到的全都是差评——好评差评我都会反馈。
前几天,我说生物老师夸咱们了,昨天课服我又说,地理老师夸咱们了。小孩们笑嘻嘻的,心生欢喜。
可见,大孩小孩都一样,都喜欢好听的。
我也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如实反馈。
慢慢地,大家就会感受出不同的管理方式带来的不同的变化。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成长过程,孩子各有特点,但耐心引领必然一切向好。
【3】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挺难的。
因为这需要强大的自信,也需要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
惟其如此,才会有屏蔽能力。
能够同频,固然可喜。不能,也未必是坏事。万事皆有利于我,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尽管并不容易做到。
同不同频,皆利我成长。
这样想,也便少了很多怨气。
同频,多了一个伙伴。不同频呢,多了一场磨炼。
人生,它也不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相反,它应该在“求异”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智慧,胆识,胸襟……其实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
无波无澜地生活,智慧哪儿还有什么用武之地呢?在波澜中成长,而成长本身,便是不断从困境中走出。成长本身便是与困境同频。
如此,人生该是一个求异的过程。是那些不同频的节奏,促进我们不断地改造自己。
是不断地改造,让我们有“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4】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最后硕果累累。
只看结果,忽略过程,最后竹篮打水。
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踏实的重要性。
一步一步,缓缓地来。坚持固然可贵,心诚尤显更佳。
对自己好一点,永远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