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澄清
1.课程目的
(1)明确习惯层次
(2)不再随便改变习惯
2、海比特第三法则
表里一致
二、课程回顾
这是我的第二次作业,我在做这个作业的过程就有点纠结,我写下了“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养成利他主义的习惯”等元习惯。又写了诸如“每天阅读60分钟”的表层习惯,但是我意识到“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虽然是习惯,但是怎么做呢?所以我不得不在养成利他习惯下面又加了一条,“每天做一件利他事”。而第三节课,就从本质上帮我解决了这个疑虑。
我的疑虑是对的,只是我没有意识到,表层习惯和元习惯的区别,也没有意识到元习惯的重要性。元习惯和表层习惯的关系,感觉就像是目标和产生目标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概念特别重要,所以我就把老大的话誊写一下:
习惯化:产生惯性的状态。
习惯:一旦形成,一辈子跟着你,不断固化,是一种思维模式。
表层习惯:规律的行为方式,会随着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元习惯:习惯化的习惯,表现为思维习惯。
行为习惯:通常几天的时间便可以形成或改变。
肌肉习惯:运动、感受等的精准度,一般需要1-6个月形成或改变。
思维习惯:与信念相关,需要不断训练,通常需要6个月-2年的时间形成或者改变。
表层习惯和元习惯的关系:只有表层习惯可以具体落实,元习惯必须转化为表层习惯。要看到表层习惯后的元习惯。元习惯极其重要,必须强化元习惯!
三、课程感受
听完这个课程,解开了自己的疑惑。无论是老大的六条元规范还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本质上都是元习惯,而这些元习惯,已经可以算是个人所能达到的所有元习惯了,即便未来仍会不断更新,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那么,我们所设定的元习惯,应该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养成元习惯的表层习惯。注意到六条元规范中刻意训练中有一个精细分解,解释如下:“精细分解。将整个技能提升具象化,并且分解至极致的技能环节,每次训练只针对一个技能环节训练。”那么表层习惯就是对元习惯的精细分解,所以在设定表层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分解到极致,不能再分解的状态,然后针对这一表层习惯持续的训练,用一个月的时间专注于这个表层习惯的训练,从而让元习惯得以实现。而我们首先提取的习惯又是核心习惯,有带动作用,所以其他的元习惯也会被带动,我们就走上了一条顺流之路,做到了无为而治。
我想,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是痛苦的,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元习惯,这个思维方式的习惯,我这几天一直在训练自己的积极主动,当情绪或者错误的信念出现的时候,我的小我自发的便跳出来,我会不自觉的差点产生以往消极被动的行为,但是我现在努力尝试自我觉察,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应对,当这波情绪和念头被理性选择后,我发现是比以前更豁然开朗和舒适,以前是放肆的释放坏情绪,而现在是让坏情绪消失变得积极起来。
所以习惯养成,肯定是一条不那么好走的路,但是一旦选择积极主动,启程了就不能停止!时间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