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今智慧,书精彩人生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其内容对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汉代将《诗》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
《关雎》
《诗经》开篇第一首,归类国风,周南,为历代文人所称道。主要描述男子对温婉淑女的思慕与追求。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音识字:
1、雎鸠(jū jiū),词语百科解释古书中一种鸟名。注释中多解释为鱼鹰,“关关”形容的是它们的和鸣之声。
2、窈窕(yǎo tiǎo),容貌美好。
3、好逑(hào qiú),好配偶。
4、参差(cēn cī),不齐。
5、荇菜(xìng cài),水生植物。
6、寤寐(wù mèi),寤,醒时;寐,睡时。
7、芼(máo),挑选,择取
译文:(各版本译文大同小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个人用语习惯整理如下)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好男儿的绝佳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让人时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只能是日夜想念。那绵绵不绝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睡不着。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用琴瑟之音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用钟鼓之乐来取悦她。
解读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关于《关雎》的解读也是如此,由于解读人所处年代、立场以及其自身文学水平等等的不同,诞生了许多精彩而别具一格的文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网搜索或查阅相关书籍,此处便不再记录。
个人拙见
《关雎》所描绘的应该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一男子独自来到河边,偶遇了一个正在采摘荇菜的美女,心生爱慕,不远处两两成双的雎鸠,那欢畅深情的和鸣,更是催化了体内的荷尔蒙分泌。鼓起勇气去追求,显然,这唐突的举动并没有成功。思念让人茶饭不思,男子满脑子都是她采摘荇菜时的优美模样。为了继续追求她,思前想后,决定用音乐打动她。
用现在的场景带入,大概就是,一个男的在河边邂逅了一个美女,想上前搭讪,尽管美女没什么热情。但他却一见钟情,想方设法去接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