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Kevin起床后突然问我,消防车和越野车是不是今天就到了?我打开手机看了看物流,告诉他消防车今天应该会到,越野车还到不了。Kevin一听就又使用他的白眼必杀技,瞅着我一股子委屈劲。
我突然想起来和他看的快递车绘本。捋了捋思路,就用手指在他的肩膀上画起了地图。我手指一个地方说这是消防车出发的地方,往回一点是我们家,随后指了一个比消防车更远的地方说那是越野车出发的地方。消防车从出发的地方到鹰潭一天就够了,而越野车要坐大快递车到消防车出发的地方,然后才能从那里再转一个小一点的快递车到鹰潭,最后快递员把装着越野车的快递咚咚咚送到我们家里。听到这里,Kevin破涕为笑了。
遗憾
虽然这件事情算是解决了,但是没有使用启发式提问,有点遗憾。我当时特别想让他的情绪好转起来,其他的全部忘记了。
之所以不会想太多,只想尽快解决问题,追根到底还是我不太能认同感受,没有允许Kevin有自己的感受,忘记了“不要修复、解救或者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这个宗旨。今晚我问自己我更看重的是什么?是什么都帮助Kevin解决吗?是不想Kevin受苦吗?外在的环境和Kevin内在的心理都不可能杜绝所有的挫折,不论是现在学习穿鞋穿袜、将来上学、融入社会,所有的从零到一事件都可能是挫折的来源。我没有能力去阻挡。但是我期望Kevin能习得处理情绪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设
如果我试试启发式提问呢?比如:我可以在他肩膀上画好地图后,再问他:这样的话,你看消防车会怎么来到我们家啊?越野车呢?越野车会不会和消防车一起来到我们家啊?
我想像Kevin听到这样的问题,应该会很兴奋吧,他会反过来把我的背当他的地图,尝试在我的背上画地图,然后可能会告诉我越野车和消防车的运行路线。
也可能还会遇到困难,毕竟是有两个快递出发地点,怎么准确表达两个快递的运行路线和方式呢?我或许会拿两只手出来和他一起在床上演示。这样一个小不愉快会演变为一场欢乐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