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开始后不久,陈得知了一件令他心灰意冷的事。
南海舰队航母“珠峰号”在一次海战中不幸沉没。而造成“珠峰号”失利的原因,与他的龙卷风预测系统有很大关系。
原来,敌人利用龙卷风预测系统,人工孵化了三个“超级”龙卷风对珠峰战斗群进行攻击,导致舰队沉没,两千多名官兵阵亡。
以前陈就想到过这种事,但不相信真有人能做出来。
更重要的是,失去珠峰战斗群严重影响了国家制海权,也失去了与敌人进行大规模海战的能力。
此时此刻,陈终于理解了林云对武器的执着。
他虽然万念俱灰,但还是开始了对这种气象武器的防御系统研制。
另外,他也在试图联系球状闪电项目组和晨光部队的下落。
但没人能找得到他们,与球状闪电有关的一切从世界上消失,仿佛没有存在过一样。
陈只好一心扑在龙卷风防御系统上,一时忘了别的事情。
战争拖延到又一个秋天,人们渐渐适应了战时的生活,防空警报和食品配给,就像以前的音乐会和咖啡馆一样,成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人们以为战争要持续很久,但这种平衡很快被打破了。
这天下午,陈和同事正在讨论工作细节,一个奇怪的声音打断了他们。
这声音由远及近很快蔓延过来,像一阵急骤的冰雹打在地上发出的噼啪声。
周围的电脑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有许多小碎片穿过主机完好无损的外壳四下飞散,细看发现,那些碎片竟是一个个完整的CPU、内存条和其他芯片,这些飘浮的芯片一度在空气中达到十分稠密的程度。
陈挥了一下手,有好几个芯片碰到了手臂上,使他得知它们不是幻影,但随后,这些飘浮的芯片纷纷拖着尾迹消失,空气中很快变得空无一物了。电脑屏幕都发生了急剧变化,或者出现致命错误的蓝屏,或者变黑。
人们纷纷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手机,它们都冒着一股白烟。陈拆开自己的手机,一小股白灰弥漫开来,里面的芯片已经被烧毁了。
紧接着,剩下的电脑屏幕和灯都黑了下来,停电了。
陈的第一感觉是,周围遭到了以芯片为能量释放目标的球状闪电袭击。
但事实很快告诉他,没有那么简单。
几个人开车往不同的方向去查看,发现近一百公里之内都是这样的情况。
如果是球状闪电所为,这样的打击范围需要的数量不会少,以陈多年的经验,应该可以听到它能量释放时发出的爆炸声。
但是没有人发现任何球状闪电的踪影。
“如果敌人真的有这种魔鬼武器,那我们可没救了!”
人们通过收音机了解到,芯片的破坏区是以西北某地为圆心,半径约一千三百公里的一个圆形区域,波及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之大令人震惊。
从各种杂乱的信息中可以得出结论,这场打击不太可能是敌人发起的,他们也陷入了迷惑,这让大家松了口气。
生活突然回到了没有电力的农业社会。
陈觉得这一切与球状闪电有关,但又肯定它不是球状闪电。
那是什么呢?
这一天,丁仪突然到访。
“当我在烛光中看清他的面孔时,惊喜地叫了起来。”
通过丁仪的讲述,陈了解了自己离开后基地发生的一切。
战争爆发后,雷电武器基地处于极端亢奋状态。
所有人都认为,球状闪电将是一种创造历史的武器,就像一战中的坦克和二战中的原子弹一样。所有人都做好了创造历史的准备。
林云多次通过父亲为晨光部队请战。林将军却告诉他,“对战争的思考要深刻、整体化一些,靠着一两件新式武器赢得整场战争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包括丁仪在内,基地的人大都坚信球状闪电武器能决定战斗的结局。
终于,晨光部队得到了一次机会:对近海敌方舰队进行试探性攻击。
但由于球状闪电只能在视距内有效攻击,且不能潜入海中,种种局限性让很多军官忽略了它的优势,总体并不看好这次战斗。
这次作战方式采用了林云提出的方案:为消除球状闪电的局限性,用载有球状闪电武器的渔船,去近距离袭击敌人的航母舰队。
本来一切都尽在掌握。
就在第一批球状闪电即将飞抵目标之际,它们的弹道突然被无形的巨手弯曲了,那些球状闪电或者向上射入空中,或者向下掉入大海,或者向两侧飞去,从目标的舰首或舰尾远远地飞过,而这些球状闪电在飞至相邻的舰体时,会再次改变方向。仿佛舰队中的每艘军舰都罩在一个巨大的球状闪电无法穿透的玻璃罩中。
那是无数次出现在球状闪电武器研制者噩梦中的东西:屏蔽磁场。
球状闪电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征,失利了。
“丁教授,我可以再乘一艘小船接近敌人的舰队。在那里用球状闪电把自己烧掉,那样我不就变成量子战士了吗?量子态的我可以潜入航母,可以找到上面的弹药库,然后摧毁它们......”
林云此刻像个迷路的小女孩儿,由于对这次失利心有不甘,开始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天真想法。
这次失败之后,球状闪电武器的研究部署都停止了,基地快速萧条下去。
张彬也因癌症去世了。
按照他的遗愿,葬礼是通过球状闪电举行的。
在丁仪眼里,张彬是那种没有想象力或机遇去发现真理的大道,而在泥泞的荒原上终结一生的人,既可敬又可怜。
他决定去张彬的墓上看一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