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我而言是一个出不去的坑。这是我刚出机场就发现的。
-“哎,师傅,今儿路况怎么样?” -“堵!”
离开北京两个月了,一上出租车,京片子味儿就出来了。哦,对了,我是住在宁波的大连人。
到酒店的时候已经快夜里12点了,还没有春分的北京,穿着羽绒服温度正好。双井的小巷子里已经有很多支起的烧烤摊了,味道可人。在家吃的清淡,突然闻到了腥腻,算是别样的感受,馋。也难得我发着低烧,依旧有这样的感官冲击:路过烧烤摊,然后依依不舍的回望,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
当年去北京并非自愿也不情愿,却不曾想会在北京晃晃荡荡生活了两年半。我喜欢南方,喜欢有水的地方,和朋友抱怨过:北京太干,生活太压抑,北漂不好当。朋友睁大眼睛:你这还叫北漂?你丫这在北京是度假!
哦,是么?我为什么要去一个雾霾这么严重的地方度假?
没看过冯唐的《北京北京》却也要硬生生用这个题目。不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却也是有点儿依依不舍,处处都是念想。跟着来北京出差的不是先生,于是就变得的多少有些让人讨厌,无时无刻不和身边的同事说:你看那家店好吃,我和我先生经常光顾;哦,那家店的纹身师特别赞;你们去云海谣啊,云南菜,我和我先生first date的地方。
同事倒也比较友好:我狗粮吃饱了,你别喂了。
3月末,宁波的樱花开得正旺,大连应该是迎春,北京则是玉兰。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玉兰,我都会想到“大快朵颐”这个成语,是因为卖相“肥美”么?
SOHO的建筑群里,没走几步就有一株或者两株玉兰。半绽开的的花大朵大朵的结在枝头;孤零零的一棵树,作为映衬的只有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匆匆走过的人群,偶尔会有和我一样停下来的,只为照一株玉兰。
人的大脑总是会自动给做过的事,遇到的人,去过的城分类归档删除,留下的,我们叫他记忆。然而,对于记忆,我们只有无可奈何的份儿,那些后悔没有去争取的,努力的,只能之后补救。而那些快乐的,却可以一次次被拿出来回味,告诉自己做了多么对的选择和决定,并为此感激不已。
后来,我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听着司机高谈论阔,从两会说到天气说到污染再说到自己家的狗。我才终于意识到,对于北京而言,我只是个“游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