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清楚的认识“校园霸凌”应该是3,4年前,那时候网络上,电视上各种关于“校园霸凌”事件的报道可谓是层出不穷。当然,从电视媒体或者网络媒体中所反映的霸凌事件多数是相当极端或者残忍的。我记得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讲的正是校园霸凌事件,我记得影片中有一个桥段:女主人公站在海边,她望着岸上的每一个人,有的对她有过身体上的欺辱,有的有过的是言语上的非议,然而这些种种均化作一把利刃狠狠地扎进她的心头。所以谁说校园霸凌只是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又何尝不是?
那么,我第一次亲身经历“校园霸凌”应该是我读幼儿园的时候。
那时候各种通讯远不及现在发达,农村相对于城市文化和讯息传播更闭塞。我就是在这时候出生,在中国的一个普通农村。当我5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踏入学堂,对“读书”这件事我真的一窍不通。我小时候最多的玩伴是比我大几岁的姐姐,我没有同龄的朋友。所以进入幼儿园的我甚至不知道朋友该怎么结交。我稀里糊涂地在一个班级里坐着,听着老师讲课,对于周遭的所有我不敢问也不知道怎么问。也就是这样稀里糊涂地,每次午后的甜点——一片小小的饼干,我都是没有吃到的。我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小桌子有六个小朋友,其中一个是小组长,每次老师发完饼干,她都毫不客气地从我们的手里“拿”走,拿的时候你不能哭,不能拽着,否则小组长会露出她“锋利的爪子”。有时候她也会“善良”一下,她会轻轻地抠下饼干的一角,“庄重”的放在我们的手心里,当然,“不听话”的小朋友是没有的。这来之不易的饼干屑会让我高兴地一饮而尽,可我从没想过,这是校园霸凌。
我也没有想过,我会成为校园霸凌的一员。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那会儿我们学校每天上午,下午的课间都会给学生们发豆浆。每个小朋友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去接豆浆喝,喝完然后自己去水池旁清洗杯子。我记得我和另一个同学在一次洗杯子的过程中,被一个一年级的同学挤了位。那会儿年轻气盛地我们怎么会同意这件事,所以约好每次洗杯子的时候,就故意往那个同学的杯子里倒脏水。也许是因为人多势众吧,那个低年级的学生被我俩磨得没得脾性,我们自然是获得了“有仇必报”的快感。随着时间的过去,一学期结束了,也结束了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仇恨。不可否认,我在这次的事件中成为了一个霸凌者。
校园霸凌带给一个孩子的可能是一辈子都难以抹去的痛苦。
那时候在我们那儿,好成绩的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器重而相安无事,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果自己再没什么本事就会沦为那些人的“娱乐消遣”的工具。
我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两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客观的讲,那时候我的那位班主任确实缺少了一个当老师的素质和教养。她总是嘲笑那两个成绩差的学生,说她们两个是“脑子有问题”的人,也把她们安排在教室的角落——离垃圾堆最近的地方。所以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自然是不把她们放在眼里。叫她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她们没有自己反驳的权利,也没有人真正愿意和她们交朋友。所有的人除了使唤她俩,就是对她们敬而远之。下课的时候可能因为她们的一个眼神就会遭受一顿打骂。我记得最残忍的一次是一个男生把订书钉订入了其中一个女孩的手心里。我坐在那个男孩旁边,也许最初他只是想威风威风,但久而久之的威风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分不清事情的轻重。
小学毕业后,我再也没看过这两个女孩,不知道她们未来是怎样,只是觉得,在她们最应该简单的童年里,没有应该能有的快乐。如若她们长大,回忆起过去种种,会是怎样的感受。
校园霸凌从来就不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无论何时,对孩子的教育都不应该是溺爱和纵容。为人父母,引人入正途,才是应有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