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般普通人是不识字的,只会在相适的人文环境中用语言交流,这就是各地的方言,识字的人再根据语言表达意思与文字意思相对应,得出这个文字的各地方言读音。
东汉时编著了《说文解字》,里面汉字的读音是用汉字互相充当声母和韵母互相注音,同音字声调分别比较模糊,需要配合字的平仄四声区别,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简单理解,平声就是平调,上声为升调,去声为降调,入声为短声调。
诗歌格律中,将四声调分为相对的两派,即平和仄,平声即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与平仄有关的书籍有《切韵》,《平水韵部》。最早系统整编的韵书是隋朝开始编纂的《四声切韵表》。
《说文解字》、《四声切韵表》等构成了古代的“普通话”推广书,学文之人皆以其为标准为汉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