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己有社交恐惧,所以才读了这本书。以前,包括现在,我都不愿意打电话,有很多事都是拖到最后一刻,不得不面对时,才开始解决。
什么是社交焦虑,以及你有没有社交焦虑?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就能知道。25个情况,如果有的状况越多,社交焦虑就越严重;有的状况越少,会越接近于淡定。
1.必须和有权威的人,比如说老师和老板对话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紧张;
2.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对我来说有困难;
3.必须谈论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时我会紧张;
4.我发现很难和同事融洽相处;
5.和别人单独相处时我会紧张;
6.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
7.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焦虑;
8.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
9.我总是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
10.我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会很紧张;
11.我总觉得自己在和他人沟通时会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
12.在一群人中我会担心被忽视;
13.我不确定是否要和一个仅仅算得上认识的人打招呼;
14.如果别人能听到我打电话,我就会不自在;
15.在公众场所吃饭或喝酒我会感到尴尬或焦虑;
16.在公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讲让我感到焦虑;
17.当别人看着我做事时我会感到不自在;
18.打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给不太熟悉的人时我会焦虑;
19.在课堂上或会议上发言时有困难;
20.上公共厕所让我感到焦虑和害羞;
21.我很难与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谈;
22.考试让我焦虑;
23.我在主持聚会或活动时会感到压力、会焦虑;
24.我发现自己很难拒绝推销员或律师;
25.我不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大概算了一下,我有12条都有,应该属于比较焦虑的状态了。
社交焦虑带来的一个现象,叫作“自我逃避”。什么叫“自我逃避”?一群朋友在一块儿聚会,大家都在聊天,你自己假装看手机,“我有事,很忙”。这就是一种自我逃避的现象。到别人家里去,不跟人玩,玩人家的猫。因为跟人说话费劲,跟狗玩会好一点,这也是自我逃避的一种表现。
社交焦虑分三层,最常见的叫作社交尴尬,就是有时稍微有点紧张,说出来的话不太得体。第二种叫日常社交焦虑,也就是害羞。这种害羞会使人丧失机会。最严重的叫极度羞怯,极度羞怯会导致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个是在所有心理疾病当中排名第三位的疾病。得社交焦虑障碍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什么样的表现说明社交焦虑已经到了这种严重的程度呢?如果焦虑给你带来了痛苦,让你觉得它是生活当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你为此遭受过很多的损失,而且经常会为它纠结,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
但社交焦虑也有优点,圣雄甘地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但他后来慢慢地克服,成了印度的民族英雄。甘地说,现在回头看他年轻时所犯的那些错误,有社交焦虑的时候,他已经产生了一种乐趣,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件事。
社交焦虑是怎么产生的呢?第一个来源——遗传。比如基因里并没有写清楚你会怯懦,但你在上学时候遭到校园霸凌,然后变得怯懦,这种怯懦的感觉会遗传给你的孩子。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习得。
社交焦虑的本质核心是怕暴露,怕暴露什么呢?怕暴露我们的焦虑、我们的外表、我们的性格、我们的社交技能,这四个东西是我们最担心被别人发现的东西。
社交焦虑也有好处。首先“社交意识”不能疯长。社交意识疯长的话,跟谁都想社交,见谁都想认识,那这个人八成是疯狂的。其次,社交焦虑能够带来群体和谐。如果一个人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那这个人起码是个好人。有社交焦虑的人往往是更好的伴侣,他更容易体谅别人的感受。
要注意区分,一个内向的人是可以没有社交焦虑的——我只是内向,但是我并没有社交焦虑,我不愿意参加那些活动,但是我不会因此而恐惧。不管内向的人也好,外向的人也好,都可能有社交焦虑恐惧。
改变社交焦虑只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叫实践,第二个叫作“认知行为疗法”,这两个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我们的社交焦虑的问题。
首先关注头脑中的内在评判。社交焦虑的根本来源是你脑海当中有一个声音,老在评判你:你很糟糕,你这样会被别人嘲笑。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对什么东西最敏感、最容易产生自我内在评判,就完成这样一个句子:
当我______(感到焦虑的社交场合)时,很明显我______(内在评判指出我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我见到一个陌生的女性时,很明显我表现得毫无魅力,很明显我表现得非常局促,我不知道把手往哪儿放等等。你就可以看出来你的弱点到底在哪儿。内在评判的特点就是会低估自己,而会高估别人对你的重视。
人对自己的评判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出现内在质疑时,我们需要问自己“那对你有用吗”,即这个内在的不断的自我评判对你有没有用?
如果你不确定,可以尝试为期两天的实验:第一天,你把所有的焦虑扔到第二天,你说这个焦虑我明天再想,我今天不想这个焦虑;第二天,把所有的焦虑拿出来,预测和反复思考,就像再不思考就无法挽回了那样。等你恢复后问一下自己,哪一天更愉快?哪一天更有成效?我敢打赌,你绝对不想重复第二天的经历。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担心、焦虑别人对我们的看法,那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而你如果沉浸在那里边,它适得其反。它希望帮我们过得更好,但它没有让我们过得更好。
怎样打败我们的内在评判呢?第一个方法叫“替换”。替换就是你不能够莫名其妙地焦虑,而应该指明。比如,当你觉得很混乱。这时你就需要有个声音站出来,像律师辩护一样站出来说:谁会笑话你?他会怎么说?这种人多吗?有几个?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当你非常认真地去找到那个“指明”的方向,把它具象化的时候,你发现最糟糕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就是“替换”。
第二招叫“拥抱”。什么叫“拥抱”呢?想象一下,你来到游泳池,看到两个教练在教孩子游泳。一个教练在大声地吼孩子:你笨蛋!你会不会游泳?你给我回来!然后体罚他。你觉得那个孩子能够学成什么样?
但是有另一个教练,他能够理解孩子,能够说出孩子的感受,然后能够引导孩子做下一步的动作,一步一步地教他。我们发现,我们头脑中有一个暴躁的教练,这个暴躁的教练给予我们的指导,就叫作适得其反。就是他不断地指责我们,使我们的改变变得越来越难。
真正有效地改变的东西,是拥抱我们的焦虑感。自我同情怎么做到呢?首先学会“正念”,让我们回归当下。学会保持“正念”,是让我们变得淡定的第一步。经常做一些自我友善的行为也有助于改善内在评判。第三个就是告诉自己,人性是共通的。
把这三个东西——正念、自我友善、以及理解人性的共通性搞明白了,我们就能够学会拥抱,学会善待自己,去反驳自己的内在评判。
接下来就是行动,“怎么样行动呢?你得先假装自己能够做到。”如果你内在告诉自己就是做不到,那你可能真的做不到;但如果你先假装自己能做到,那就有机会了。
“结构化的重要性”,结构化就是用角色来呈现。怎么用这招呢?只需要学会给自己找角色。放松了对自己的评判,因为你不是代表自己,你心中有了别人。孔子说“仁者不忧”,“忧”就是焦虑,仁者为什么不忧虑呢?因为仁者心中有别人,我是为别人在说话,我干吗要焦虑呢?这个角色就能够有效地帮我们减少社交焦虑。
如果在一开始没有达到很自在的状态时,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结构:我今天来,是要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当你作为这么一个角色在这儿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地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
另外,不要给自己造一个逃避的结构,而要给自己一个融入在里边的结构,这时候更容易让我们放松。找到了结构,知道该怎么做了,接下来就是进行一次一次的重复。
当你能够学会主动地放弃这些安全行为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加自在。主动放弃安全行为,我们可以完成一个完形填空:
我的挑战(如果不焦虑,我会做什么):_______。
我想放弃的安全行为:________。
直面恐惧,找到你的安全行为,通过一次一次的暴露,一次一次的练习来改变它,这就是最有效的行动。
社交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邻近性和重复性。远亲不如近邻。同事在一起,有可能他们给你的帮助会比你们家的亲戚更大。重复性体现在:两个人至少要经过六到八次的深入交谈,才有可能成为朋友。老在聚会上见面的人未必能够成为朋友,因为你只是简单地说:嗨,又见面了。你们俩能够沟通、聊天六到八次,这个才能够成为朋友。
有一个社交方法是表现出对别人的喜欢。人们都喜欢跟喜欢自己的人交往,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受人欢迎,就不要一天到晚挑别人的毛病。你见到了好的人、见到了好的行为,要经常性地讲出来。你在心里喜欢不管用,说出来对方才能够知道,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个温暖友善的人。所以,如果我们心中抱定着一个想法:我们要关爱别人、对别人施以温暖,至于能够回报多少并不重要。这时候,你的社交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好。
在克服社交恐惧这件事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善良。当我们自己保持善良,保持温暖,更加愿意主动地改变我们自己,有一个终身成长的心态,克服社交焦虑这件事情就会成为对我们人生最大的帮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