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几千年,人的属性随之变化,但几千年来,最根本的人性一直没什么变化。
小故事①
记得10年前,在投资公司碰到一同事,大学刚毕业,人高高帅帅,举止也给人温文儒雅,他的务实给我很深的印象。
一天休息时聊到以后准备做什么?
他说,我现在快毕业,等拿到毕业证。就准备去看去基层能不能有位置。
我:干部有那么好当?
他:没事,先到基层做起,我是党员,年轻...(言下之意似乎家里也是走这条路的)
我:这么有抱负!
他:其实也不是为了这些。现在大学生多了,在外面找工作,还不如在村里找个位置,我年轻,做几年可能就上去了。你别小看一个村官,一个村四个官,油水不小,比在外面上班强多了,还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我那时自视清高,开玩笑说又要出个贪官了。在哈哈中把话题聊到别的上去了。
有空时我就会回想起这件事,是因为那些年,我身边发生的。
故事②
我们村是几个组合成的大队,就是以前搞大集体时那种生产大队,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中打散成一个个组。虽然每个组的人口不多,但八九个组合起来人口也不少。而且我们隔临县很近,经常去临县的集市赶集,他们县的经济发展比我们好。
此时的我早已经离家,很少回去。少年时那些老书记老村长都干不动了,于是新旧交换,上来的是90年代搞承包赚了些钱的中年人。
每次回去,总能听到来串门的邻居说水库款没发下来,统销粮本来应该每人分多少,到手就只有三四十斤。还问我:你能不能写个文件,去跟乡里反映下。
虽然知道村民喜欢家长里短,有些不一定属实。但基层干部做到这样,很多也是事实。让在家这些村民人人议论,我之前呆家里也是见识过的。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官架子大,处理事情没能力,经常还护着自己那边的亲戚。贪污弄得人人议论,四人组对于这些不管不顾,账从来不公开。那些老人经常念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之类的。
结:
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我不喜欢跟村里人讲话,不太喜欢回家,比较讨厌那些村官,也讨厌这个带给我灰色童年的地方。
1,跟着父母看着他们因为一点事情,得找干部领导,那种跑断腿,人难见,脸难看的印象我到现在都能记得。这也打下了我讨厌官,厌恶贪污的穷清高基调。
2,那个时候读书,学生每年要给老师送些花生,茶籽油之类的土产给老师领导。我那时不明白为什么,而且,这是强制性,学校要求的,很有地方特色(因为是小学)。类似于如今的课外辅导(必须要参加哦)。
3有一年去乡里经过隔壁村,见到一栋白色的在贴瓷砖的三层楼房。母亲说,这是我们村那个大队干部建的,这得一二十万来万吧。(2000年左右)干部没当几年,就盖上了房子,不敢在村里搞,就到别的村弄个地盖。
1990-2010这二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二十年,我们见证着发展,也见证着随着产生的腐败,人性的贪婪。老一辈说以前政府都没大门,百姓随便进,可是现在,门口有警卫,找人连门都进不去。人心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中、在欲望的推动下,越来越远,心越来越冷。
(下篇:人性与社会主义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