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乙了:《5步儿童时间管理法:让孩子彻底告别磨蹭拖沓》
培养时间管理的过程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0-3 岁,孩子逐渐对时间有基本的概念,感知白天和黑夜。
3-6 岁,幼儿园阶段开始对时间有的认识,知道上学和放学。
7-8岁 孩子一二年级,需要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分配时间。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不断实践。
9-10 做时间管理,自主管理时间
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父母为孩子搭建脚手架,给孩子支持,理解,鼓励和帮助。
第一步:认识和记录时间
可以借助各类工具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比如钟表、沙漏、计时器等。
从孩子小时候家里就开始带指针走动的钟表,孩子可以感受钟表的滴答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设定时间。比如钟表的时针走几格的时候需要做完某件事情。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时间。
还有一些绘本,比如《钟表山的滴滴和嗒嗒》。
一年级孩子,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天时间轴和记录时间时间开销。
第二步,对时间进行分类管理
时间我们无法管理,其实管理的是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上发生的事情。
分为三种类型的事件:
习惯性事项:固定时间点,需要在固定的时间点做的事情,比如作息。
任务型事项:固定时间段,需要完成具体的任务,比如洗刷,写作业。
自由时间段:孩子的自由时间,这些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针对每种类型的时间任务有不同的侧重点。
习惯性事项管理要点:
1.设计内容;2强调规则;3.坚持选择;4.持续执行
任务型事项管理要点:
1.将任务简单化 2.将任务排序,先做难的 3.提高任务的完成速度
针对自由时间的管理要点:
1.自由时间需要孩子自己争取。我们家孩子15分钟洗刷时间,如果提前完成了,剩余的时间是可以听米小圈。
2.给孩子自主权。孩子有权利决定在自由时间内想做的事情。
第三步,提高效率
首先要找到孩子,效率不高的原因在哪里,是因为没有目标感,还是说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或者说对当下的内容其实是有难度的,需要家长的进一步帮助。
利用沙漏帮助提高孩子的效率,在一个沙漏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中途不要被打断,如果有不会的作业,也要等沙漏结束之后统一问。家长在沙漏时间内也不要去打断小朋友。
当一个沙漏结束的时候,让孩子停下来休息,劳逸结合。
第四步,激发动力
目标是孩子没在的发动机,帮助孩子培养目标感。
家长干涉太多,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这样孩子容易没有目标感。大胆的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我们父母只是辅助的角色。
如果孩子对梦想还没有概念,也不要着急,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梦想,也让孩子看到父母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激发孩子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
第五步,自主管理时间
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应该要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了。帮助孩子理清界限,告别依赖。
认清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各司其职,定期全家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