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们这次漫无目的对话的时候,请你听一首歌你喜欢的歌,比如,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尝试把自己收归成为最舒服的状态,听两个天真的人一点一点的对谈。
【对话30人物×生活明星】是什么?
无聊到极致的时候,会涌现一种灵感/一种创造力,浮现出【你到底想要干嘛】。而我对【我们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自我】一直以来感到巨大的好奇。反复觉得,任何故事“复盘”的时候,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见无数冲突,经历往前生长达到高潮/高峰,获取选择,朝着选定路径走下去,输得结果。——这个过程是人生最迷人的地方。于是我想深入了解身边故事的主角们,让故事在耳边萦绕,它会成为生活的一些香气。
于是我发起了【聊天计划】,找些人和我聊天,并记录下来。
第一个人,没有想到是暴走兔,主动支持我这个小计划。
1.
之前第一次见兔兔是在新世界后门的7-11。
我说,你的眼睛里有故事,你的感觉好像陈老师,陈绮贞。她的反应很开心,“得瑟了好久",暗爽,跟她闺蜜说我如此评价她,陈老师也是她女神。我对兔兔的好感真的来自她的眼睛,透漏着感性与理性的小魔力。小忧郁中带点星光,不矫情不作,有点浪漫,有点诗意。
关于这次聊天计划,我们蛮正式地约在「因缘咖啡店」。因为兔兔很喜欢咖啡,还是那句老话,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开一家店的梦想,而兔兔不免俗地也想开一家咖啡店。店没有开,开了个公众号,在上面介绍顺德独立咖啡店的各种,还会分享一些日常文字与音乐。
看见「因缘咖啡店」的菜单,兔兔和我觉得挺有趣,上面没有精致的美图,也不会是品种繁多,吸引我们的是菜单上用问答跳转选项的方式帮助客人选择想要的咖啡。虽然不是什么奇特创新,但兔兔和我皆属于对好玩有意思的事特别没有免疫力的一类人。
我们坐在咖啡店一直聊了4个小时,「因缘咖啡店」的背景音乐挺有feel,夜了在音乐里说话,有种深夜电台里的两个闲聊女主播。
2.
兔兔是一个特别害怕无聊的人,但她说似乎无聊了大半个人生。
“我是一个在武汉长大的勒流人,这样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我一种看待顺德的不同视角。我在介于本地人和外地人两个身份中跳来跳去地看我和这个城市的关系、和别人的状态。不像本地人一样有共同成长的好友,同事的流动性也很大,在勒流其实很闷,几年前基于健身房这社交社区,结识到了不同的人,都好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健身跑步、骑单车、宵夜,也会跟他们挤在破破的出租屋里打边炉。”
“因为现实世界太闷了,所以闯进一些有趣的群体里,看好奇的东西。”
兔兔说自己实在很宅,找一些东西消遣就上豆瓣,上各种网站,了解各种信息和知识。在网上不断遇见和关注那些有意思的事,比如“一起开工“,”友心人“,”跳盒子“......特别是关于心理方面的,比如“KY”。那时候兔兔最开始接触的是广州“爱成长”机构的活动,讲儿童性教育的机构。后来竟发现有【DFC顺德】,做儿童发现创变的项目。当时她发现这边还有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觉得很不可思议,另一方面也觉得这些好项目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太可惜。“就是被这些有趣的点吸引了,感觉离自己喜欢的东西越来越靠近。”兔兔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这些存在让她觉得这个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觉得非常有正义感。
以前她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从一个大城市来到这么一个小地方,也没有什么人生规划,父母就这样子带着她走,她就跟着走,非常懵懂。来到勒流之后,内心是痛苦的,没有什么朋友,但没有冲动去探寻解释痛苦的缘由。
后来她说,“其实情绪是流动的,只要你去体会你当下的情绪,不要想着去控制它,它会自己好起来。最近蛮多人都【向内】寻找答案,反省自身,追求安静。这种状态蛮不错。有时我也会想为什么爱因斯坦这么务实的人后期又和我们聊上帝。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他脑袋又知道了些什么鬼。”
“人生走着走着,经历过人生无数次创伤之后,进入低潮,然后触底反弹,就奋然起敬,要好好过活,想办法让自己怎样获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3.
“我这两年发展出来一种能力,就是很容易地理解,所有当人们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已经可以从做的这个事情上充分得到满足,不再爱把心思放在外界,去讨好什么,包括外表,他们觉得这个已经不重要了,不用额外的修饰,他们已经可以自我满足自己了。不用担心你现在没能有这样的感悟,我们要学会多给自己一点耐心,时间会告诉你。”
“不过如果你在大城市里,很容易又会被身边的人push你往上走,让你的内在和外在需要不断改善。但我现在生活在顺德,很多时候活得很接地气,回到武汉见一些朋友的时候,会被说有一股纯真的穷学生气,聊的话题也很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样子,跟大环境也会有影响的。在大环境中,很难不受身边的人的影响,顺德比较清心寡欲的,但也不至于把所有的特质给磨掉,有时候觉得顺德的大环境反而给了自己很多空间撇除外在干扰去挖掘内心。举个例子,当初TEDx顺德大会预热的时候,好鼓舞,当初出现一篇推文,大概是一个打鸡血的人写的吧,说在顺德很适合生活,没有什么动力。看的时候身边很多人很有共鸣,可我对样的文章有些无感,那是比较片面的。你要知道努力的人不再纠结大环境,而去行动。”
4.
“你觉得你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这些年来这个缺点是怎样发酵的/它是否有随着时间在变化?”我问。
“拖延症,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要拖到最后的节点上才去做。但又不喜欢被安排好了节奏生活,归根到底,就是自己根本就是不想做这事,其实自己是想做更好玩更有挑战性的事。如果原本这个事情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就更没有那么多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内心深处会想把精力放在更想做的事情上。”兔兔好像被她自己气到了,翻了个白眼。
我用王潇举了个例子,怎么看有些厉害的人一直奋不顾身给自己制定人生计划,把精力从头放到尾。然后又怎么理解有些人好多事情都容易处于变换不安的状态。
兔兔静静地说:“人生已经很痛苦了,有人追求一句一字的踏实感,有些人追求的是不断的新鲜感。有时候拖延症也不是毛病,也不是没有把事情做好,就是一种状态。其实是还没有挖掘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而迟早会想通的,多给自己一些耐心。”
5.
浪漫一点,也很认真地追求生活的真相。
兔兔跟我说,她觉得《奇异博士》这个电影,可能是接近真实的一种存在。说到这里,她翻开自己的包,想要找到纸和笔,画出她想象中的这个关于她脑海里世界真相模型给我看:
当你处于凡人的世界,这是一个平底。
发现人生好痛苦.....
然后当我们上到一定的阶层,接触到一些超能力,就发现我们要操心的东西更多......
当你又到了某个阶层,你发现的东西更多,你要操心的事情又更多......
而我们距离这一个真相很远......
但真相它又会通过某一些渠道让你感知,我把它们比作是很多的电梯或者通道,而这些通道可能是宗教、心理学,可能是电影......,你可能通过不同的通道去窥探真理的一角。
反观现在简单人生,你就发现,当你懂得越多,你要烦恼的事情也越多,其实简简单单地也挺好的。
兔兔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想法,要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她认为咖啡店是具有社区功能的一个聚集点,如果咖啡店+心理社区这样的结合也是挺不错的,以后不知道会不会开展这样的活动。
6.
兔兔跟我讲了两个关于人生的重大事件。而我认为听完这两个人生片段之后,觉得最应该跟大家分享的并不是故事的本身,而是她的选择。用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中的一句话来阐述最好不过:
【我不会因为“担心”就不这样“做”,也或许,我更加担心有一天我“不想”这样做了。能“选择”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Share 部分问题和有趣的回答:
1. 你想象过这次我们的聊天会有什么好写的吗?你期待过这篇写你的文章会塑造一个怎样的形象给别人?
我也不知道,就觉得你的想法挺好玩。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想要塑造一个怎样的形象,如果必须有,我希望那个形象是真实不造作的。
2. 为何成为一个自由职业人,做这样的决定时让你花了多少心力与时间?因何动力与缘由成为顺德独立咖啡公号的撰稿者?
因为我一直很想开一家咖啡店。然后还开不了,开这个号估计是想做就做的。之前的正职做得很不开心了,就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现在的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从提出离职到真正离开并不顺畅,用了大概2年的时间。
3. 因何缘由想要认识顺德这么多有意思的人,你有偶像吗?你是怎样对你认识的人/社会角色进行分类的?
总会不断看到不同的牛人,觉得他们很厉害,但也不至于说要活成人家那个样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偶像。每个人都能够给自己一些影响力,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社会的分类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
隐约觉得是对社会阶层,人对这个社会贡献大小作为分类,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可能身上有一些标签,但就算他是一个富二代,他还是可以去街边吃麻辣烫的,没有一个确定的分类,大概会有,但不会特别明显。”
其实现在身边这些有趣的朋友都不是刻意认识的,有点像吸引力法则,气场相同的人很容易就互相吸引在一起了。
过了一个星期,兔兔在微信上再次告诉我:
今天早上突然想起你问我的人类分群,应该直觉上是以对方的价值观来分的,嗯,早上某一秒突然get到自己的标准了。
这个标准更多的指向内心和思想,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经济和社会地位划分的局限,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会和某一个特别的TA特别聊得来,又不想与某些所谓“大佬”为谋。
4. 假设有一个情景,像获得新生一样,你第一个想要见的人是谁?
还没有。
5. 热爱一样东西,是怎样的感受,比如你的咖啡,你的手工或是其他对于你来说,它们是什么?
就是强烈喜欢做的事情,不计较,再累也开心,觉得是值得的。渐渐的发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是经济上的安稳感,可能是超额的工作时间,可能是透支的精力,会有很多阻力,愿不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要看各人的选择吧。
6. 为什么我们喜欢聊这些?不能简简单单睡觉吃饭去,有时挺烦自己想太多。
其实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事情,我觉敏感细腻也是一种天赋。傻人有傻福,对认知这个度,包括我们说的信仰,说不准,就是会想。
----------------------
我有“写作产前抑郁症”和“写作产后综合症”,持续了很久,依然徘徊在文字与真实对话的确切之间,显得慌张。与其说是对文字的敬畏,实则无法把握对话中的每一个话语、情绪、价值观。害怕理解错误,害怕不够诚恳,害怕文字矫情加工,害怕稚嫩生涩,以至于不能到达聊天中的大命题跟前。
无从下手时,刚好收到大学老师璐璐老师送我的两本书: 张艾嘉的《轻描淡写》、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看完之后,便再得灵感和动力认真面对与兔兔之间的对谈,试图在对话的迷途中抓住一些有意思的点。慢慢练习,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提一个好问题很重要,而在练习提好问题的同时,我也要学习怎样适应面对每一个对谈者的回应。希望你看到我和不同的人的《对话》,会有珍惜感。欢迎来聊天,你是下一个想来对话的人吗,可以后台留下联系方式哦~
文字 / 俏俏
【对话】的主人
【尝试对话 流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