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奴隶主之所以这么胆大包天,是因为他们认为,1.北方缺乏军事人才,当时许多知名将领都是奴隶主出身,他们在林肯当选总统后,纷纷站在了南方州的这一边。包括大名鼎鼎的罗伯特李将军。2.南方拥有许多棉花,这些南方州产出的棉花会运往英国和法国,一旦他们停止供货,英国和法国的纺织工厂就会停产。他们可以凭此获取英法的帮助。
而与之相对应的,北方在经济上和自由人口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仅在4月15号当天发布的志愿军招募令,就有30万人报名参军。
但是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北方军却连连受挫,在东线节节败退。马纳萨斯战役,被暴打;半岛战役,被暴打,南方军接连北上,甚至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华盛顿。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林肯政府的目标一开始就是恢复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为了解放奴隶。
的确,林肯个人同意废除奴隶制,但他是美国总统。既然成为了美国总统,他就不再是个人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美国。
当时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南方分裂出去,国家分为两半,而且南方州还开始企图勾结英法干涉美国内战,美国有重新轮回列强殖民地的风险。即使事情没有恶化到这个地步,国家的分裂也会严重阻碍美国的发展。
解放奴隶,从来不是发布一条命令那么简单。
1.内战爆发后,蓄奴大州肯塔基、马里兰、密苏里和特拉华,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参加叛乱。而这些州是联邦士兵的重要来源地,是华盛顿的屏障,是联邦进攻南方的重要战略基地。一旦宣布解放奴隶,这些州未必还会服从联邦的安排。在战争开始之初,一位叫弗里蒙特的将军就曾下令解放奴隶,而在这条命令发布之后,战场上有一个整个连的志愿者士兵马上就放下武器回家了。
2.如果奴隶解放了,那么数量庞大的黑奴就变成了自由民,他们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黑人挤入劳动市场后,会让相当一部分白人工人失业。
但联邦政府迟迟不肯宣布解放奴隶,联邦军中相当一部分激进派在战争中显得动力不足。他们纷纷给联邦施压,举行示威游行,发放传单,强烈要求联邦解放奴隶。
联邦政府也开始慎重的开始考虑解放奴隶。在1862年5月,林肯颁布《宅地法》,凡是支持、拥护联邦政府的成年公民,从6月1日起,只需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这部法律极大的鼓舞了广大联邦军士兵的热情。
1862年9月24日,《解放宣言》发布,它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宣言一经发表,马上就有数以万计的南方奴隶成批逃亡,他们纷纷来到联邦军队营地,要求参军杀敌。宣言也让英法的工人阶级看到,正义站在北方一方,他们也积极活动,迫使政府放弃了干涉美国内战的企图。
但需要注意的是,1.宣言只解放了南方叛乱州的奴隶;2.被解放的奴隶既没有得到土地,也没有取得选举权。
尽管如此,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北方。
1862年末,联邦开始清洗军官中的清奴隶主分子,提拔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军事人才。1864年。改组军事领导,实行统一指挥作战,格兰特将军成为陆军总司令。
格兰特,是罗伯特李的反面。
罗伯特李,迄今为止的西点军校第一人,全科第一,超级学霸。举止优雅、气宇轩昂,而且还品德出众。1829年,他以顶尖的成绩成为该校第一名,也是目前为止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缺点记录的毕业生。正是他带领南方军在东线厮杀,打的北方节节败退。
而格兰特,虽然也和罗伯特李一样毕业于西点军校,但他在学校里成绩平平,毫不出众。毕业后不久就因酗酒被迫从军中辞职,开始回家务农。如果不是因为南北战争爆发,他可能就得在农场里挖几十年土豆。
但一到战场上他就像变了个人,平时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打起仗来他就是个战神。他带着联邦军在西线实行“三光“政策。见到铁路就拆,见到粮仓就抢,见到火车就炸。据小说《飘》描述,美丽富饶的亚特兰大城,就是被他拆成了一片废墟。
但是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北方赢了。毕竟战争僵持到后面,拼的就是经济实力了。而南方基本还属于农业国,北方都快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这怎么输啊?所以南方输是理所当然的。
1865年4月9日,南军主力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了北军的重重包围中,只好向北军投降。内战结束了。
5天后,林肯遇刺身亡。